• [  qū xià  ]
  • ㄑㄨ ㄒ一ㄚˋ
  • CGA KGH

驱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驱赫”。

⒉  驱赶吓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驱赫”。驱赶吓唬。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儿童稍长成,雀鼠得驱吓。”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况当三伏深,沾汗尤淋浪。细蝇遶眉睫,驱赫不可攘。”
宋 黄庭坚 《跛奚移文》:“执弓怀弹,驱吓飞鸟。”
清 朱琦 《官诫赠陈子瑞宰西安》诗:“得钱饱私槖,鸡犬肆驱吓。”

驱吓(qu xia)同音词

  • 1、区夏[qū xià ]

    1.诸夏之地,指华夏﹑中国。 2.指中原地区。

  • 2、屈下[qū xià ]

    1.谓屈己下人。

  • 3、曲狭[qū xiá ]

    1.迂曲狭窄。

  • 4、取下[qǔ xià ]

    1.谓以恭顺的态度迎合他人。

驱吓词语接龙

  • 1、1. 吓得目瞪口呆。
  • 2、1.吓唬。
  • 3、恐吓;使人害怕:别吓唬孩子。
  • 4、1.吓得闭口不作声。
  • 5、1.恐吓;吓唬。
  • 6、1.震怒;大怒。语出《诗.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郑玄笺:"赫,怒意。"
  • 7、1.恐吓诈骗。
  • 8、1. 使人害怕。如:一个吓人的悬冰的坡度。
  • 9、1.恐吓侮辱。
  • 10、1.吓死。谓受惊之甚。
  • 11、1.同"吓杀"。
  • 12、1.谓以恐吓手段逐取财利。
  • 13、1.恐吓威胁。
  • 14、1.恐吓讹诈。
  • 15、饭虎1.苦笋的别名。
  • 16、魂台1.迷信指阴司中折磨鬼魂之处。借指令人失魂落魄的地方。
  • 17、蛮书1.传说李白曾为唐玄宗起草答渤海国可毒书,后世称为"吓蛮书"。 2.泛指恐吓异族的文书。
  • 18、杀人香1.茶名。即碧螺春。
  • 19、徦狄1.居住在遥远边境的北方少数民族。
  • 20、徦尔1.遐迩。远近。
  • 21、叚借1.犹假借。
  • 22、下串1.配角。
  • 23、下垂1.谓向下垂挂。
  • 24、下唇1.下嘴唇。2.昆虫的下唇,由第二对下腭在中腺联合而成,在各种昆虫内有变化但是典型的包括下唇基节。

驱吓的相关查询

驱吓的意思解释、驱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