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ī bū  ]
  • ㄕ ㄅㄨ
  • YFF SPI

诗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诗债。

引证解释

⒈  诗债。

明 文徵明 《闲兴》诗:“催诗逋似催租欠,胥史在门何可逃?”
清 方文 《催租》诗:“酒债诗逋全未了,如何租吏又敲门。”
清 查慎行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诗之五:“旧积诗逋呵冻了,近添酒债典衣偿。”

诗逋(shi bu)同音词

  • 1、驶步[shǐ bù ]

    1.疾行。 2.驶卒。俗名急足。

  • 2、十布[shí bù ]

    1.王莽时铸造的十种钱币的合称。其名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见《汉书.食货志下》。

  • 3、十部[shí bù ]

    1.见"十部从事"。

  • 4、十不[shí bú ]

    1.《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周显德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纰缪'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 5、尸布[shī bù ]

    1.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6、石步[shí bù ]

    1.水边石级。 2.置于溪流小河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 7、筮卜[shì bǔ ]

    1.以蓍草占卜休咎之术。

  • 8、失步[shī bù ]

    1.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2.乱了步伐。 3.畏避不前。 4.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9、史部[shǐ bù ]

    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10、市布[shì bù ]

    1.一种质地比较细密的平纹棉布。

诗逋词语接龙

  • 1、1.指欠交的租钱。布,古代指钱币。
  • 2、1.指逃散的残敌。 2.指逃散馀留的百姓。
  • 3、1.逃亡之臣。
  • 4、1.亦作"逋?"。 2.懈怠松弛,不尽责。 3.拖欠。
  • 5、1.逃寇。
  • 6、1.逃窜。
  • 7、1.犹逋慢。
  • 8、1.借贷官物,逃匿不还。 2.指借贷官物拖欠不还。
  • 9、1.离职游荡;散漫游荡。 2.流散。
  • 10、1.逃亡。
  • 11、1.见"逋惰"。
  • 12、1.亦作"逋堕"。 2.拖延怠惰。
  • 13、1.乱发。
  • 14、1.拖欠赋税﹑债务。 2.指未偿的仇恨。 3.拖欠;短少。
  • 15、1.未交的赋税。 2.指逃避赋税。
  • 16、1.逃亡﹑减少。
  • 17、1.欠交赋税的人家。
  • 18、1.拖欠;延缓。
  • 19、1.贬称流寇。
  • 20、1.犹积欠。
  • 21、1.谓逃避或抗交租税。
  • 22、1.旧指交易中的拖欠刻剥现象。
  • 23、1.逃离的人。 2.避世之人;隐士。 3.漂泊流亡的人;失意的人。
  • 24、1.欠交的赋税。 2.指拖欠赋税。

诗逋的相关查询

诗逋的意思解释、诗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