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ǐ bù  ]
  • ㄕˇ ㄅㄨˋ
  • CGKR HH

驶步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疾行。

⒉  驶卒。俗名急足。

引证解释

⒈  疾行。

《新唐书·王智兴传》:“智兴 能驶步,奉表不数日至京师告急。”

⒉  驶卒。俗名急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袁州狱》:“向 与 郑 同辞告曰:‘君疾势殊不佳,盍有以见属?’ 黄 頷首曰:‘愿见母妻。’ 向 即日为书,走驶步如 新昌 告其家。”
清 梁章鉅 《称谓录·驶步》:“急足曰驶步。”

驶步(shi bu)同音词

  • 1、十布[shí bù ]

    1.王莽时铸造的十种钱币的合称。其名为:大布﹑次布﹑弟布﹑壮布﹑中布﹑差布﹑厚布﹑幼布﹑幺布﹑小布。见《汉书.食货志下》。

  • 2、十部[shí bù ]

    1.见"十部从事"。

  • 3、十不[shí bú ]

    1.《宋史.选举志一》:"是年,诸州所荐士数益多,乃约周显德之制,定诸州贡举条法及殿罚之式:进士'文理纰缪'者殿五举,诸科初场十'不'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不'殿三举,第一至第三场九'不'并殿一举。"此谓考官于经义不通的试卷上批一"不"字,积批语之数,而有"十不"﹑"九不"的说法。

  • 4、尸布[shī bù ]

    1.棺材、柩车或坟墓上覆盖的厚布。

  • 5、石步[shí bù ]

    1.水边石级。 2.置于溪流小河中供人渡涉的踏脚石。

  • 6、筮卜[shì bǔ ]

    1.以蓍草占卜休咎之术。

  • 7、失步[shī bù ]

    1.谓该去而没有去成。 2.乱了步伐。 3.畏避不前。 4.失其故步。比喻摹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固有的技能。语本《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 8、诗逋[shī bū ]

    1.诗债。

  • 9、史部[shǐ bù ]

    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10、市布[shì bù ]

    1.一种质地比较细密的平纹棉布。

驶步词语接龙

  • 1、1.步行。
  • 2、单兵使用的长管枪械。主要以发射枪弹杀伤敌有生力量,还可用刺刀、枪托格斗。有的还能发射枪榴弹。一般步枪可分为普通步枪、骑枪(卡宾枪)、突击步枪和狙击步枪。有单发射击、半自动和全自动步枪。
  • 3、陆军中以徒步或搭乘汽车、装甲输送车、步兵战车等实施机动作战的兵种。包括徒步步兵和机械化步兵。主要装备包括步枪、机枪、轻型火炮、反坦克导弹、肩射防空导弹等。是陆军的主要兵种和基本力量。
  • 4、1.一步一步;每步。
  • 5、1.亦作"步靫"。 2.盛箭器。步,通"鞴"。
  • 6、1.见"步屈"。
  • 7、1.亦作"步曲"。亦作"步蛐"。 2.昆虫名。尺蠖的别称。
  • 8、1.见"步屈"。
  • 9、①泛指行走:进退步趋|王师步趋,不习嵌fd38。 ②“亦步亦趋”的略语。追随;效法:步趋相从|步趋西国。
  • 10、1.步行的人。 2.步兵。
  • 11、1.见"步叉"。
  • 12、1.喻科举登第。
  • 13、1.见"步趋"。
  • 14、1.见"步打球"。
  • 15、1.徒步挑担。
  • 16、1.谓进行禹步祷告。
  • 17、指人行道:加宽~。
  • 18、1.驿站内步行传递的役夫。
  • 19、1.行走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2.比喻进行某种活动的方式﹑步骤和速度。
  • 20、1.步罡踏斗。
  • 21、1.步兵队伍。
  • 22、1.谓行走的进﹑退﹑快﹑慢。
  • 23、队伍行进的步子。泛指行走的步子:步伐整齐|秦妈妈迈着稳重的步伐,从门外走了进来。
  • 24、1.谓轻装步行。

驶步的相关查询

驶步的意思解释、驶步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