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áo yì  ]
  • ㄔㄠˊ 一ˋ
  • FJE YYR

朝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在朝中议政。

⒉  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⒊  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隋,散官。

引证解释

⒈  谓在朝中议政。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孝景 时每朝议大事, 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下之於上也,有奏状之言,有制詔之辞,有朝议之公,有舆论之详,易矣而实难。”

⒉  指朝廷的评议、决议。

晋 潘岳 《关中诗》:“翘翘 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淳祐 辛亥, 郑丞相 清之 当国,朝议以游士多无检束。”
清 李清 《三垣笔记》上:“朝议以国计不足,暂借民间房租一年,於是怨声沸京城,呼 崇禎 为重徵。”

⒊  朝议大夫的省称。始置于 隋,散官。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秦忠献 与人简尺多云丈,世俗傚之,虽貽晚进书,亦云丈,知州以上则称朝议,以下皆学士。”

国语辞典

⒈  在朝廷商议国政。

《史记·卷一〇七·魏其武安侯传》:「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

⒉  朝廷的谋议。也作「庙议」。

《文选·潘岳·关中诗》:「翘翘赵王,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⒊  职官名。唐、宋文官正五品以下曰朝议大夫,明朝为从四品初授的官阶,清朝则属从四品。

朝议(chao yi)同音词

  • 1、朝邑[cháo yì ]

    1.京城;都市。

  • 2、朝衣[cháo yī ]

    1.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2.借指朝廷官员。

  • 3、巢夷[cháo yí ]

    1.巢父和伯夷的并称。

  • 4、超异[chāo yì ]

    1.异乎寻常。 2.谓特殊看待,起用异才。

  • 5、超诣[chāo yì ]

    1.高深玄妙;高超脱俗。 2.超登;登达。

  • 6、超轶[chāo yì ]

    1.超越;胜过。 2.谓高超不同凡俗。

  • 7、超逸[chāo yì ]

    不同凡俗;高超:神态超逸|超逸的风格。

  • 8、绰异[chāo yì ]

    1.谓卓然出众。

朝议词语接龙

  • 1、1.列入议事日程的提案。
  • 2、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先朝后裔而享受国宾待遇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3、1.讨论治军用兵。
  • 4、1.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柄﹐指选士用人之权。
  • 5、1.犹言相提并论。 2.拟议﹐设计筹划。
  • 6、1.谋议侮弄。
  • 7、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 2.议婚﹔说亲。
  • 8、1.古刑法八议之一。对勤于国事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9、1.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
  • 10、1.谓理屈词穷。诎﹐通"屈"。
  • 11、1.商议迎娶之事。
  • 12、1.指对国政的发言权。
  • 13、1.审议。
  • 14、1.非议之声。
  • 15、1.议论商讨公事。 2.度事﹐衡量事情的轻重。议﹐通"仪"。
  • 16、1.议事之室。
  • 17、1.见"议谥"。
  • 18、1.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义"。
  • 19、1.论议辩说。
  • 20、1.议论政事之堂。
  • 21、1.商讨。
  • 22、1.议定题目。 2.会议讨论的题目。
  • 23、1.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 24、1.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谓之"议祧"。祀远祖﹑始祖之庙为祧。古代帝王宗庙﹐除百世之祖不迁外﹐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

朝议的相关查询

朝议的意思解释、朝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