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ián shǐ  ]
  • ㄑ一ㄢˊ ㄕˇ
  • UE KRI

前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史记》。

⒉  从前的史籍。

引证解释

⒈  指《史记》。

《后汉书·班彪传》:“彪 乃继採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讥正得失。”

⒉  从前的史籍。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史所传,较而论之,其有必矣。”
唐玄宗 《送忠州太守康昭远等》诗:“时雨侔昔贤,芳猷贯前史。”

前史(qian shi)同音词

  • 1、千石[qiān shí ]

    1.石,容量单位。秦汉官品的高低,常以俸禄的多少计算,从二千石递减至百石止。古代年俸一千石以上的官员品级较高,因以"千石"指高官。

  • 2、千室[qiān shì ]

    1.千家,千户。

  • 3、谦饰[qiān shì ]

    1.谓因谦逊而掩饰真情。

  • 4、諐失[qiān shī ]

    1.过失。

  • 5、迁史[qiān shǐ ]

    1.《史记》之别称。宋刘克庄《代楮知白谢表》:"新智无穷,岂必谓蔡侯所造;旧闻可辑,或能补《迁史》之亡。"清姚文栋《答东洋近出古书问》:"《迁史》言:始皇遣徐巿发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亦以指其作者司马迁。

  • 6、迁逝[qiān shì ]

    1.迁移,离去。 2.消逝,流失。 3.犹死去。

  • 7、钳市[qián shì ]

    1.以铁制刑具束颈游街。

  • 8、前失[qián shī ]

    1.以前的过失。 2.指马的前足失陷。 3.谓失足向前跌倒。

  • 9、前时[qián shí ]

    1.从前﹐以前。

  • 10、前识[qián shí ]

    1.谓先见之明。

前史词语接龙

  • 1、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 2、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 3、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指修史之笔。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 4、1.史书。
  • 5、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6、1.修史的才能。
  • 7、1.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 8、也作“史策”。有关历史的记录:名垂史册|载入史册。
  • 9、1.史册,史书。
  • 10、1. 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 11、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 12、1.史官。
  • 13、1.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14、1.《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梼杌》﹑《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 15、1.史册;历史。
  • 16、1.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故称。
  • 17、1.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
  • 18、1.见"史牒"。
  • 19、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 20、1.修史的法则。
  • 21、稿1.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 22、1.即史馆。
  • 23、1.修史的功业。
  • 24、1.即史馆。

前史的相关查询

前史的意思解释、前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