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ù wǔ  ]
  • ㄅㄨˋ ㄨˇ
  • I GAH

不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不算勇武。

⒉  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

⒊  不逞勇武。

引证解释

⒈  不算勇武。

《左传·襄公十年》:“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

⒉  用作谦词,言无将帅之才。

《晋书·庾翼传》:“臣虽不武,意略浅短,荷国重恩,志存立效。”
《北齐书·神武纪上》:“吾虽不武,以死继之,何敢让焉。”

⒊  不逞勇武。

《老子》:“善为士者不武。”
王弼 注:“武,尚先陵人也。”

不武(bu wu)同音词

  • 1、不诬[bù wū ]

    1.不妄;不假。

  • 2、不无[bù wú ]

    1.犹言有些。

  • 3、不物[bú wù ]

    1.违禁的事物。《周礼.地官.司稽》:"掌巡市而察其犯禁者﹐与其不物者而搏之。"贾公彦疏:"案《大司徒》﹐民当同衣服﹐今有人衣服不与众同;又视占亦不与众人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此皆违禁之物﹐故搏之也。"后用以谓不如常法﹐不合法度。 2.谓不分物我。

  • 4、不悟[bú wù ]

    1.没有觉察。 2.不了解;不理会。 3.不觉悟。

  • 5、不寤[bú wù ]

    1.不醒悟。寤,通"悟"。 2.不醒。

  • 6、部伍[bù wǔ ]

    1.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 2.泛指军队。 3.伍长,军队的基层长官。

  • 7、部务[bù wù ]

    1.指政府部门的公务。

  • 8、布伍[bù wǔ ]

    1.部署军队。

  • 9、布武[bù wǔ ]

    1.足迹分散不重叠。谓疾走。 2.泛指行进,行走。

  • 10、蔀屋[bù wū ]

    1.草席盖顶之屋。泛指贫家幽暗简陋之屋。

不武词语接龙

  • 1、1.半步。 2.即虎步。形容举步威武。 3.谓追随。
  • 2、1.兵部。古代封建王朝中主管军事的部门。
  • 3、1.亦作"武材"。 2.军事才干。
  • 4、1.见"武才"。
  • 5、戏曲场面的一部分。指各种打击乐器。如锣、鼓、钹、水镲等。习惯上也指演奏这类乐器的乐师。
  • 6、1.威猛的兵车。
  • 7、1.武官;武将。主管军事的官员。
  • 8、1.勇武的声名。
  • 9、1.谓军事上的胜利。
  • 10、1.古代的一种战车。又名冲车。
  • 11、1.传统戏曲脚色行当。丑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而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着重翻跳武技,也讲究口齿清楚有力,俗称"开口跳"。如京剧《三岔口》中的刘利华﹑昆剧《挡马》中的焦光普。
  • 12、1.武官中的显贵。
  • 13、1.传统戏曲中用武术表演的搏斗。
  • 14、1.山名。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内西北隅。
  • 15、戏曲脚色行当。旦行的一支。扮演擅长武艺的女子。又有刀马旦和武旦之分。前者多扎“靠”(表示铠甲),注重身段功架,如《穆柯寨》中的穆桂英、《战金山》中的梁红玉等;后者重跌扑翻打,如《十字坡》的孙二娘、《泗州城》中的水母等。
  • 16、1.武道。运用武力所应遵守的准则。如平定祸乱等。 2.指《武德舞》。
  • 17、1.商代国王名。后世称为高宗。盘庚弟小乙之子。相传少时生活在民间,即位后,重用傅说﹑甘盘为大臣,力求巩固统治。在位五十九年。 2.古代传说中仙人名。姓成,名武丁。
  • 18、1. 即用武力打架,争斗。
  • 19、原指以权势断定是非曲折,后指主观臆断:你不去了解一下,就下结论,也太武断了。
  • 20、1.习武的风尚。
  • 21、①武士,勇武的人:纠纠武夫。 ②军人:一介武夫。
  • 22、1.即虎符。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唐人避唐高祖之祖李虎讳改。
  • 23、1.亦作"武干"。 2.指军事才干。
  • 24、1.武术功夫。多指戏曲中的武术表演。

不武的相关查询

不武的意思解释、不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