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ū yā  ]
  • ㄕㄨ 一ㄚ
  • NNH RL

书押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签名或画押。

引证解释

⒈  签名或画押。

《宋史·高宗纪四》:“凡制敕非军期机速,必先书押而后报行。”
《元典章·兵部三·起马置历挨次》:“其站官日逐书押,须要周而復始。”
邹鲁 《中国国民党史稿·光复之役》:“议定,众皆书押,剪辫髮,毁肩章,袖缠白布,以示决心。”

书押(shu ya)同音词

  • 1、鼠牙[shǔ yá ]

    1.指鼠牙笔。 2.比喻强暴势力。

  • 2、束崖[shù yá ]

    1.环抱的山崖。

  • 3、叔牙[shū yá ]

    1.春秋时齐国的鲍叔牙。因他善于知人,举贤让能,曾推荐管仲佐齐桓公成霸业,后因以代称能知人荐贤的人。

  • 4、树丫[shù yā ]

    1.树杈子。

  • 5、树桠[shù yā ]

    1.树杈。

  • 6、树牙[shù yá ]

    1.建立牙旗。

  • 7、树芽[shù yá ]

    1.树木初生的嫩芽。

  • 8、署押[shǔ yā ]

    1.在文书上签名﹐押字。

  • 9、淑雅[shū yǎ ]

    1.和善文雅。

  • 10、蜀牙[shǔ yá ]

    1.蜀茶的嫩芽。

书押词语接龙

  • 1、1.吏卒头目。 2.书籍的题签。 3.抵押品。
  • 2、1.见"押缝"。
  • 3、1.亦称"押衙"。 2.唐宋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3.金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
  • 4、1.见"押牙"。 2.指古押衙。唐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肯舍生救人,成人之美。见唐薛调《无双传》。后来多用作"侠义之士"的代称。 3.宋元时对吏目的尊称。
  • 5、1.亦作"狎燕"。亦作"押燕"。 2.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 6、1.见"押宴"。
  • 7、1.犹言率领。
  • 8、1.狱卒。
  • 9、1.旧时房客租赁房屋,要先付两个月的租金﹑付的第一个月的租金叫"进房",付第二个月的租金叫"押月"。
  • 10、1.监督运送。
  • 11、也作“压韵”。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诗歌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便于吟诵和记忆,具有节奏和声调美。旧时押韵,要求韵部相同或相通,也有少数变格。现代新诗押韵,不受古代韵书限制。
  • 12、1.借钱时用某种物品做抵押。
  • 13、1.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作抵押。如:叫他把细软留下作押账为当头。——《七侠五义》。
  • 14、1.押上赌注。
  • 15、1.层层相压叠的砖墙。
  • 16、1.犹今言签字。
  • 17、1.旧时租用土地﹑房屋或其他财物所付的保证金。在退租时应归还租用者。
  • 18、1.旧时押解犯人或押送赋税的差役。
  • 19、1. 为防止物品丢失或出现其他差错而随车看管、照料。也作“压车”。
  • 20、1.冲撞。
  • 21、1.牢狱中刑械之一。俗称编床。
  • 22、1.旧时华中一带称农民佃田时预付给地主的押金。江南一带叫押板。
  • 23、1.以衣物等向当铺抵押借钱。亦指收受抵押物取利的典当行业。
  • 24、1.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

书押的相关查询

书押的意思解释、书押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