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ī chí  ]
  • ㄓ ㄔˊ
  • SFC RFF

枝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支撑,支持。旧题汉武帝《柏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薄栌相枝持。”

引证解释

⒈  支撑,支持。

旧题 汉武帝 《柏梁诗》:“蛮夷朝贺常舍其,柱枅薄櫨相枝持。”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四年》:“今固守坚城,其势百倍,纵其急攻,犹足枝持。”

枝持(zhi chi)同音词

  • 1、制持[zhì chí ]

    1.犹操持。

  • 2、制勅[zhì chì ]

    1.见"制敕"。

  • 3、稚齿[zhì chǐ ]

    1.亦作"稚齿"。亦作"稚齿"。 2.年少;少年;儿童。

  • 4、只尺[zhǐ chǐ ]

    1.亦写作"只赤"。 2.咫尺。形容距离短。

  • 5、只赤[zhǐ chì ]

    1.见"只尺"。

  • 6、滞耻[zhì chǐ ]

    1.谓久未洗雪的耻辱。

  • 7、指尺[zhǐ chǐ ]

    1.古时以中指中节的长度为一寸,十寸为尺,以指为度而量,故称指尺。 2.度量,衡鉴。

  • 8、指斥[zhǐ chì ]

    斥责;批评所挑出的错误:指斥朝政|毫不留情地指斥。

  • 9、支持[zhī chí ]

    ①撑住;勉强维持:在压力面前,他有点支持不住了|他知道城中粮食不多,最多支持一个月。 ②支援;赞助:互相支持|支持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 ③照料;应付:家中自有兄弟支持,不必挂怀|叫道人支持这些轿夫马夫,上下人等。

  • 10、纸鸱[zhǐ chī ]

    1.即纸鸢。

枝持词语接龙

  • 1、1.持物寄人。
  • 2、1.保持家业。 2.主持家务。
  • 3、1.坚守。
  • 4、1.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2.官名。魏晋以后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其权大小有别,皆为刺史总军戎者。唐初,诸州刺史加号持节,后有节度使,持节之称遂废。 3.保持节操。
  • 5、1.遵行戒律
  • 6、1.执笔,执笔为文。
  • 7、1.见"持辩"。
  • 8、1.亦作"持辨"。 2.辩论。
  • 9、1.执手告别。
  • 10、1.手握兵器。 2.带兵。
  • 11、1.佛教语。托钵。 2.引申为行脚。
  • 12、指持有证券,不买也不卖,待机行事。
  • 13、1.执持。 2.操守。
  • 14、1.提倡。
  • 15、1.犹掣肘,阻碍。
  • 16、1.犹豫。
  • 17、1.庄重貌。
  • 18、1.手持算筹。多指理财或经商。
  • 19、1.手持兵刃刺杀。 2.执持名帖。
  • 20、1.执法。
  • 21、1.守其本分。
  • 22、1.扶持。
  • 23、1.守孝,服丧。
  • 24、1.《汉书.王欣传》:"武帝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群起,绣衣御史暴胜之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枝持的相关查询

枝持的意思解释、枝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