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í shàn  ]
  • ㄕˊ ㄕㄢˋ
  • FG UUKF

十善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佛教语。不犯十恶,即是十善。参见“十恶”。

南朝 宋 谢惠连 《夜集作离合》诗:“九言何所戒,十善故宜遵。”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提谓城》:“世尊为説人天之福,最初得闻五戒十善。”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不犯十恶……即是十善,能令修持者得生天界,叫做天乘。”

⒉  十个德高望重的人。

国语辞典

⒈  佛教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项道德行为。

《大智度论·卷四六》:「复次,有二种戒,有佛时或有或无;十善有佛无佛常有。」

十善(shi shan)同音词

  • 1、石山[shí shān ]

    1.岩石积成的山。 2.传说中的山名。 3.状如山石的花纹。

  • 2、侍膳[shì shàn ]

    1.陪从尊长用膳。

  • 3、诗扇[shī shàn ]

    1.题有诗的扇子。

  • 4、时膳[shí shàn ]

    1.按节令供应的膳食。

  • 5、失闪[shī shǎn ]

    意外的事故或差错:恐途中有失闪,便多派了几名随从。

  • 6、失善[shī shàn ]

    1.谓失掉好人。

  • 7、食膳[shí shàn ]

    1.膳食;饭食菜肴。

  • 8、睗睒[shì shǎn ]

    1.疾视貌。

  • 9、视膳[shì shàn ]

    1.古代臣下侍奉君主或子女侍奉双亲进餐的一种礼节。语本《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

  • 10、饰缮[shì shàn ]

    1.修理。饰,通"饬"。

十善词语接龙

  • 1、1.高价。贾,通"价"。
  • 2、1.高价。
  • 3、1.好的祭品。
  • 4、1.唐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 5、1.佛教把身﹑口﹑意三方面的活动称为"三业",这些"业"又分为善﹑不善﹑非善非不善三种,能引起善恶等报应。善业指五戒十善等善事之作业。
  • 6、1.指朝祭时穿的礼服。 2.泛指好衣服。
  • 7、1.好心;好意。 2.善于推测﹑计虑。 3.佛教指同佛门结下缘分。 4.拉丁文bonafides的意译。"恶意"的对称。指不知存在足以影响法律效力的事实而进行的行为。
  • 8、1.善于应对。 2.犹吉兆。
  • 9、1.友善,引为友好。 2.指交好友朋。 3.指佛教教友。
  • 10、1.善于诱导;好好诱导。
  • 11、1.即单于。王莽于天凤二年改称匈奴为恭奴,单于为善于。见《汉书.匈奴传下》。
  • 12、1.犹精通。
  • 13、1.善良的心,好心肠。
  • 14、1.善守信用。 2.谓对佛法虔诚信仰。
  • 15、1.岁星的别名。即木星。
  • 16、1.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为。 2.善于行路。 3.慈善的举动。
  • 17、1.谓人善良的本性。语本《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又:"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汉赵岐注:"谓生而有善性也。"
  • 18、1.犹佳穗。
  • 19、1.善于学习。
  • 20、1.语本《诗.卫风.淇奥》:"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后因以"善谑"谓善于戏言,亦指笑谈的资料。
  • 21、1.有益之言;好话。 2.善于言谈,巧于言辞。
  • 22、1.良药。
  • 23、1.合理的奖赏。
  • 24、1.好少年。与"恶少"相对。

十善的相关查询

十善的意思解释、十善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