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ì hū  ]
  • 一 ㄏㄨ
  • G QRN

一忽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立刻;马上。一会儿。

引证解释

⒈  立刻;马上。

《金瓶梅词话》第五七回:“走到房中,倒在象牙牀上,一忽地睡去了。”
叶圣陶 《夜》:“一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

⒉  一会儿。

郁达夫 《还乡记》:“不多一忽,火车慢慢儿的开了。”
萧三 《敌后催眠曲》:“小宝宝,你不要嚷,一忽儿就会天大亮。”
杨朔 《百花山》:“梁振江 笑笑说:‘也没什么奇怪的’,垂着眼皮想了一忽儿,开口说起来。”

国语辞典

⒈  立即、马上。

《金瓶梅·第五七回》:「走到房中,倒在象牙床上,一忽地睡去了。」

⒉  重量单位。一厘的千分之一。

一忽(yi hu)同音词

  • 1、逸虎[yì hǔ ]

    1.奔跑的老虎。

  • 2、异户[yì hù ]

    1.指学术上各成一家。

  • 3、已乎[yǐ hū ]

    1.算了。

  • 4、疑狐[yí hú ]

    1.多疑的狐狸。 2.疑惑;猜疑。

  • 5、疑互[yí hù ]

    1.谓文辞晦涩错乱。

  • 6、翼虎[yì hǔ ]

    1.添上翅膀的老虎。多用以喻气焰嚣张的恶人。

  • 7、翼护[yì hù ]

    1.保护;佐助。

  • 8、一呼[yì hū ]

    1.一声呼唤。 2.一声怒吼。 3.一声号召。

  • 9、一壶[yì hú ]

    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3.特指一壶酒。

  • 10、一笏[yí hù ]

    1.笏为古代朝会时所执的手板,长方形。后因以一笏表示物之狭长者。 2.古称银五十两为一笏,相当于一锭。

一忽词语接龙

  • 1、1.见"忽怳"。
  • 2、1.旧时对出入妓院的清客的别称。
  • 3、1.犹轻视。
  • 4、1.象声词。
  • 5、1.犹轻慢。
  • 6、1.见"忽地"。
  • 7、忽然;突然:灯~灭了ㄧ~下起雨来。
  • 8、1.犹一会儿。指很短的时间或在很短的时间内。 2.叠用于两个以上非同义词或谓语前面,表示短时间内不同情况的交替。 3.突然;忽然。
  • 9、忽然(大多同时用在意义相对或相近的动词、形容词等前头):~说,~笑ㄧ湖上的歌声~高,~低。
  • 10、1.忽然;突然。 2.假使;倘或。
  • 11、①形容时间过得很快:离开杭州,~又是一年。 ②〈书〉形容失意或迷惘:~不乐ㄧ~如有所失。
  • 12、1.见"忽怳"。
  • 13、1.见"忽怳"。
  • 14、1.亦作"忽荒"﹑"忽恍"﹑"忽慌"。(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恍。"汉贾谊《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汉扬雄《<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章炳麟《征信论下》:"从是雠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恍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霓之间。"《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于潢污,鱼鼋媟之,不睹其能奋灵德,合风
  • 15、1.见"忽区"。
  • 16、1.空旷貌。
  • 17、1.极言细微。
  • 18、1.犹傲视。
  • 19、1.见"忽其"。
  • 20、1.亦作"忽期"。 2.倘然。
  • 21、1.亲丧期间进行婚娶之称。
  • 22、1.犹忽荒,天空。
  • 23、副词,表示来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突然:他正要出去,~下起大雨来了。
  • 24、1.恍若,好像。 2.倘或,假使。

一忽的相关查询

一忽的意思解释、一忽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