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énɡ qī  ]
  • ㄈㄥˊ ㄑ一
  • TDH AG

逢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引证解释

⒈  每逢七天。旧时丧俗:人死后,其家属每七天举行祭奠。凡七七四十九天而止。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因房屋褊窄,停放过了头七,将灵柩送在祖塋安葬…… 匡超人 逢七便去坟上哭奠。”

逢七(feng qi)同音词

  • 1、锋旗[fēnɡ qí ]

    1.亦作"鏠旗"。 2.灵旗上有太一﹑招摇﹑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进军讨伐取胜。《汉书.郊祀志上》:"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宋岳珂《桯史.开禧北伐》:"时鏠旗深入,未有所底。"明刘基《处州石末公德政碑颂》:"鏠旗所指,百怪走藏。"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哀公篇.获其蠭旗》:"哀二年:'获其蠭旗。'案:《天文志》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天官书》作锋,锋本字,蠭借字。)'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上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注:'画招

  • 2、锋起[fēnɡ qǐ ]

    1.喻纷纷发生。锋﹐通"蜂"。

  • 3、锋气[fēnɡ qì ]

    1.勇往直前的气势。

  • 4、封圻[fēnɡ qí ]

    1.封畿。 2.疆土。 3.指封疆大吏。

  • 5、蜂启[fēnɡ qǐ ]

    1.亦作"蠭启"。 2.犹蜂起。

  • 6、蜂起[fēnɡ qǐ ]

    像蜂飞一样成群地起来:义军~。

  • 7、蜂气[fēnɡ qì ]

    1.亦作"蠭气"。 2.锋锐之气。亦谓富有锐气。蜂﹐通"锋"。

  • 8、凤起[fènɡ qǐ ]

    1.凤凰起飞。亦喻贤德之人兴起。

  • 9、风期[fēnɡ qī ]

    1.犹风信。 2.风度品格。 3.犹友谊﹑情谊。 4.风光。

  • 10、风奇[fēnɡ qí ]

    1.谓风流出众。

逢七词语接龙

  • 1、1.佛教语。谓释迦牟尼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过去劫中三佛毗婆尸﹑尸弃﹑毗舍浮和现在劫中四佛拘留孙﹑拘那含﹑迦叶和释迦牟尼。诸经中名号微异,系转译之讹。见《七佛经》﹑《法苑珠林》卷八。
  • 2、1.传说辅助黄帝的七个人:风后﹑天老﹑五圣﹑知命﹑窥纪﹑地典﹑力墨(亦作力牧)。见旧题晋陶潜《集圣贤群辅录》上。
  • 3、1.指五谷和桑﹑麻。
  • 4、1.七处伏兵;七处埋伏。
  • 5、1.南朝梁陶弘景撰《真诰》二十卷,分为《运题象》﹑《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七篇。后因以"七诰"泛称道教经典。
  • 6、1.星官名。属天市垣,共七星。
  • 7、1.相传三国魏曹植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 8、1.亦作"七彩"。 2.七色。
  • 9、1.见"七采"。
  • 10、1.七种作交易媒介用的宝物。
  • 11、1.《孝经.谏诤》:"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郑玄注:"七人谓三公及左辅﹑右弼﹑前疑﹑后丞。"唐玄宗注:"争谓谏也。"后以"七臣"泛指谏臣。 2.七种人臣。即法臣﹑饰臣﹑侵臣﹑谄臣﹑愚臣﹑奸臣﹑乱臣。 3.七位人臣。
  • 12、1.指日﹑月及五星。
  • 13、1.古代指二十岁。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
  • 14、中国古代社会丈夫离弃妻子的七种借口,即不顺父母、无子、淫僻、嫉妒、恶疾、多口舌、窃盗。
  • 15、1.即七体。
  • 16、1.周天子的禁卫军。 2.泛指天子的禁卫军或精锐的部队。
  • 17、1.佛教指地﹑水﹑火﹑风﹑空﹑见﹑识七种周遍一切的要素。其中前"五大"为色﹑声等境,"见大"为眼﹑耳等根,"识大"为视﹑听等识。
  • 18、1.记载死者殓葬时辰及七七期内冲犯的单子。
  • 19、1.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人苏祗婆善弹琵琶,于北周武帝时随突厥皇后入朝,传述龟兹乐律理论。详《隋书.音乐志中》。
  • 20、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4.隋唐时舞名。又乐曲名。
  • 21、1.特指公羊家所谓孔子作《春秋》寓褒贬的七个等级,即州﹑国﹑氏﹑人﹑名﹑字﹑子。 2.泛指七个等级。
  • 22、1.佛教语。即远行地。菩萨十地之七。在此阶位,菩萨远离三界生死烦恼,成就方便智慧,证得无相空寂。亦称已作地。相当于小乘罗汉果的阶位。见《大智度论》卷七五。《华严经.十地品》:"菩萨摩诃萨修此妙行,如是方便慧现前故,名为入七地……深智慧定心,具行六地巳;一时生方便,智慧入七地。"
  • 23、1.七部儒家经典。汉代提倡"孝治",宣扬宗法封建思想,贵族子弟先授《论语》﹑《孝径》,连同《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合称七经或七典。
  • 24、1.古乐律高低音域,自黄钟至中吕,称七调。

逢七的相关查询

逢七的意思解释、逢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