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ēnɡ qī  ]
  • ㄈㄥ ㄑ一
  • WR DWE

风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风信。

⒉  风度品格。

⒊  犹友谊、情谊。

⒋  风光。

引证解释

⒈  犹风信。

南朝 梁 任昉 《为庾杲之与刘居士虬书》:“胜寄冥通,谅有风期之迟。”
隋 虞世基 《秋日赠王中舍》诗:“伊昔风期早,金兰信为宝。”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风期终破浪,水怪莫飞涎。”
仇兆鳌 注:“风期,恐是言风信。”

⒉  风度品格。

《晋书·习凿齿传》:“其风期俊迈如此。”
《世说新语·言语》“贫道重其神骏” 刘孝标 注引《高逸沙门传》:“﹝ 支道林 ﹞少而任心独往,风期高亮。”

⒊  犹友谊、情谊。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倾意气於一言,缔风期於千祀。”
宋 司马光 《河上督役怀器之寄呈公明叔度时器之鞫狱沧州》诗:“曾无礼节间,但以风期亲。”

⒋  风光。

唐 李白 《游敬亭寄崔侍御》诗:“相去数百年,风情宛如昨。”

风期(feng qi)同音词

  • 1、锋旗[fēnɡ qí ]

    1.亦作"鏠旗"。 2.灵旗上有太一﹑招摇﹑天蜂三星。古代用以敬神,使进军讨伐取胜。《汉书.郊祀志上》:"以牡荆画幡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宋岳珂《桯史.开禧北伐》:"时鏠旗深入,未有所底。"明刘基《处州石末公德政碑颂》:"鏠旗所指,百怪走藏。"章炳麟《春秋左传读.哀公篇.获其蠭旗》:"哀二年:'获其蠭旗。'案:《天文志》云:'杓端有两星:一内为矛,招摇;一外为盾,天蠭。'(《天官书》作锋,锋本字,蠭借字。)'矛﹑盾动摇,角大,兵起。'《上曲礼》:'"招摇"在上,急缮其怒。'注:'画招

  • 2、锋起[fēnɡ qǐ ]

    1.喻纷纷发生。锋﹐通"蜂"。

  • 3、锋气[fēnɡ qì ]

    1.勇往直前的气势。

  • 4、封圻[fēnɡ qí ]

    1.封畿。 2.疆土。 3.指封疆大吏。

  • 5、蜂启[fēnɡ qǐ ]

    1.亦作"蠭启"。 2.犹蜂起。

  • 6、蜂起[fēnɡ qǐ ]

    像蜂飞一样成群地起来:义军~。

  • 7、蜂气[fēnɡ qì ]

    1.亦作"蠭气"。 2.锋锐之气。亦谓富有锐气。蜂﹐通"锋"。

  • 8、凤起[fènɡ qǐ ]

    1.凤凰起飞。亦喻贤德之人兴起。

  • 9、风奇[fēnɡ qí ]

    1.谓风流出众。

  • 10、风骑[fēnɡ qí ]

    1.犹飞骑。乘马疾行。

风期词语接龙

  • 1、1.一百岁。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方氏悫曰:'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
  • 2、1.期望;愿望。
  • 3、1.约定共同信守的事项。 2.约期;约会。
  • 4、1.亦作"朞月"。 2.一整月。 3.一整年。
  • 5、1.犹机运。
  • 6、1.犹会战。
  • 7、1.亦作"朞制"。 2.服丧一年的制度。
  • 8、1.犹寿命。
  • 9、1. 一学期的前半学期结束的时候,经常在此时举行考试并报告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如:期中考试。
  • 10、1.亦作"朞周"。 2.犹期服。服丧一年。亦借指近亲之丧。 3.一周年。
  • 11、1.亦作"朞属"。 2.犹期亲。
  • 12、1.谓对事物进行综合而据以命名。 2.指命尽之期。
  • 13、1. 学期将结束的一段时间。如:期末考试。
  • 14、1.亦作"朞年"。 2.一年。
  • 15、1.即夔牛。古代蜀地产的一种大牛。
  • 16、1.许诺。
  • 17、1. 期待;盼望。如:人们期盼自己久别未归的亲人。
  • 18、也称“本票”。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在约定期限偿付票面金额款项的债务凭证。商业活动中通用的一种票据。期票未到期,债权人可在其背面作专门签署(“背书”)后转让,也可向银行申请贴现,以先期取得现款。期票到期,持票人即可要求出票人付款。
  • 19、1.口吃结巴貌。 2.真挚恳切貌。
  • 20、1.亦作"朞齐"。 2.齐衰一年的丧服。
  • 21、1.誓约;约期。
  • 22、1.亦作"朞亲"。 2.服丧一年的亲属。
  • 23、1.企求。
  • 24、在合同或单证规定期限内按照载明的价格购买某种证券的权利。其形式有合同、契约、购买证明单等。“股票先购权”和“股票认购证”都属期权的形式。

风期的相关查询

风期的意思解释、风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