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ónɡ shǐ  ]
  • ㄊㄨㄥˊ ㄕˇ
  • MYE KRI

彤史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⒉  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宫中女官名。掌记宫闱起居等事。

《新唐书·百官志二》:“彤史二人,正六品。”
清 毛奇龄 《胜朝彤史拾遗记》卷一:“彤史者,后宫女官名也。其制,选良家女子之知书者充之,使之记宫闈起居及内庭燕褻之事,用示劝戒。”

⒉  指记载宫闱生活的宫史。

《晋书·后妃传序》:“永言彤史,大练之范逾微;缅视青蒲,脱珥之猷替矣。”
唐 沉佺期 《章怀太子靖妃挽词》诗:“彤史佳声载,青宫懿范留。”
宋 苏轼 《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太后阁>之五》:“彤史年来不絶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蚤膺符命,叶元云之徵;兼苞艺文,垂彤史之训。”

彤史(tong shi)同音词

  • 1、同师[tónɡ shī ]

    1.一起师事;同从一师。 2.同一师承。

  • 2、同时[tónɡ shí ]

    1.同时代;同一时候。 2.犹当时,那时。 3.并且。

  • 3、同实[tónɡ shí ]

    1.实际相同。 2.指同一事物。 3.指富裕程度相同。

  • 4、同食[tónɡ shí ]

    1.吃同样的食物。 2.一同进食,共食。

  • 5、同事[tónɡ shì ]

    1.谓行事相同。 2.相与共事;执掌同一事务。 3.共事的人。后指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 4.相同的事物。

  • 6、同室[tónɡ shì ]

    1.同居一舍;同居一室。 2.谓一家,一户人家。亦指一家人。 3.谓夫妇同居。 4.称有室之人再娶的妻。

  • 7、通施[tōnɡ shī ]

    1.见"通移"。

  • 8、通石[tōnɡ shí ]

    1.孔公蘖的别名。

  • 9、通时[tōnɡ shí ]

    1.犹顺时。

  • 10、通识[tōnɡ shí ]

    1.学识渊博的人。 2.学识渊博。 3.指广博的知识。

彤史词语接龙

  • 1、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 2、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 3、1.历史记载的代称。指史册。 2.指修史之笔。 3.指执史笔之人,史官。 4.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
  • 4、1.史书。
  • 5、也称“乙部”。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部的第二部。收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隋书·经籍志》分为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十三类。《四库全书》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 6、1.修史的才能。
  • 7、1.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 8、也作“史策”。有关历史的记录:名垂史册|载入史册。
  • 9、1.史册,史书。
  • 10、1. 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 11、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 12、1.史官。
  • 13、1.即皇史宬。古代的档案馆。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 14、1.《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乘》﹑《梼杌》﹑《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 15、1.史册;历史。
  • 16、1.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故称。
  • 17、1.指史家守正不阿的品德。
  • 18、1.见"史牒"。
  • 19、1.亦作"史谍"。 2.犹史册。
  • 20、1.修史的法则。
  • 21、稿1.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 22、1.即史馆。
  • 23、1.修史的功业。
  • 24、1.即史馆。

彤史的相关查询

彤史的意思解释、彤史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