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色宝石。 2.方言。谓泼辣﹑利害的人。
1.两腿叉开成八字形。
1.犬曳足而行貌。又人两足分张而行貌。亦泛指行走不正。
1.拔步。
1.见"剌答"。
1.亦作"剌搭"。 2.软绵无力;下垂貌。
1.象声词。呵叱声。
1.象声词。
1.象声词。弯弓弹射声。 2.象声词。鸟飞鱼跃声。
1.乖僻悖理。
拟声词:船尾跳鱼拨剌鸣。
1.助词。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 2.助词。亦作"不倈"。表转接语气。 3.助词。亦作"不倈"。表顺连上句,并加强下文语气。
1.见"阿剌吉酒"。
1.形容很白。剌擦﹐助词﹐无义。
1.即萨桑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参阅唐玄奘《大唐西域记.波剌斯等三国》。
1.短刀名。
1.蒙古语音译词。原意为自由者﹑不受管辖者。为蒙元时代的一种崇高封号。
1.象声词。状风声。 2.象声词。状拍击﹑破裂声。 3.犹辣辣。形容燥热。 4.助词。表示加重语气。
〈书〉违背常情;乖戾:措置~。
1.象声词。 2.见"泼辣"。
明时总称西部蒙古各部,活动于鞑靼以西地区。也先任首领时曾统一蒙古各部,势力强盛,多次进攻明朝,土木之变曾俘获明英宗。后因内讧势衰。清时分为杜尔伯特、准噶尔、土尔扈特、和硕特四部。
1.充满活力貌。 2.生动自然。
1.方言。犹言羞人答答。
1.象声词。形容马跑得飞快。
1.象声词。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1.形容粗糙。
1.形容举止随便﹐满不在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