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ànɡ yì  ]
  • ㄈㄤˋ 一ˋ
  • YT LTG

放轶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缺遗;散失。放荡不羁。

引证解释

⒈  缺遗;散失。

宋 陆游 《吏部郎中苏君墓志铭》:“其於官名、地里、军制、民赋,虽甚细微,皆能讲画穷尽,无所放軼。”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史百代者,蒐罗放軼难矣,而其实易也。”

⒉  放荡不羁。

明 陈子龙 《<七录斋集>序》:“故文士则骋其放軼,荐绅则乐其便近。”

放轶(fang yi)同音词

  • 1、仿依[fǎnɡ yī ]

    1.模仿。

  • 2、访义[fǎnɡ yì ]

    1.探求文义。

  • 3、访议[fǎnɡ yì ]

    1.咨询﹐谋议。 2.依据义理。访﹐通"放"﹔议﹐通"义"。《战国策.赵策二》﹕"诗云﹕'服难以勇﹐治乱以知﹐事之计也。立傅以行﹐教少以学﹐义之经也。循计之事﹐失而不累﹔访议之行﹐穷而不忧。'"吴师道补正﹕"'访义'﹐又疑'放义'﹐谓放于义也。"诸祖耿汇考﹕"吴师道又疑访议当作放义﹐与循计句并承上文而言﹐于义亦得。"一说﹐义为征询意见。吴师道补正﹕"循计谋之事﹐虽有故失而无累。访谋议之行﹐虽有穷急而不忧。"

  • 4、方毅[fānɡ yì ]

    1.正直刚毅。

  • 5、防抑[fánɡ yì ]

    1.预防抑制。

  • 6、防疫[fánɡ yì ]

    预防传染病:~针ㄧ~站ㄧ~措施。

  • 7、方仪[fānɡ yí ]

    1.谓大地。

  • 8、方夷[fānɡ yí ]

    1.我国古时少数民族之一。

  • 9、方颐[fānɡ yí ]

    1.方形的面颊。古人以为贵相。

  • 10、方诣[fānɡ yì ]

    1.旨归。

放轶词语接龙

  • 1、1.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事迹。
  • 2、1.指未正式搜辑成集子的著作﹑言论。
  • 3、1.超脱习俗。
  • 4、1.飘逸的情态。
  • 5、1.犹轶话。
  • 6、1.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 7、1.散失了的理论和主张。
  • 8、1.跨越。
  • 9、1.超越;超过。
  • 10、1.超脱的情致。
  • 11、1.超越一般的资格。指官员的级别﹑资历等。
  • 12、1.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传说。
  • 13、1.更迭废毁。轶,通"迭"。
  • 14、1.奔放不羁。 2.超越;凌驾。
  • 15、1.飘逸艳丽。
  • 16、1.超出一般。
  • 17、1.超过。
  • 18、1.避世之人。
  • 19、1.超群。
  • 20、1.超越。
  • 21、1.突破;跨越。
  • 22、1.见"轶材"。
  • 23、1.亦作"轶才"。 2.超群。 3.谓卓越的才能。
  • 24、1.超越,超过。

放轶的相关查询

放轶的意思解释、放轶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