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ì mín  ]
  • 一ˋ ㄇ一ㄣˊ
  • LTG N

轶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避世之人。

引证解释

⒈  避世之人。参见“逸民”。

《淮南子·泰族训》:“圣主在上,廓然无形,寂然无声,官府若无事,朝廷若无人,无隐士,无軼民,无劳役,无寃刑,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

轶民(yi min)同音词

  • 1、移民[yí mín ]

    ①人口居住地在国家和地区之间永久和半永久的迁移。外出工作、读书、旅游、探亲和从军一段时间,未改变定居地的人口流动不属于移民。 ②指迁移到某一地方定居的人。

  • 2、异民[yì mín ]

    1.不来归顺的百姓。

  • 3、逸民[yì mín ]

    避世隐居之人:寻山求逸民|举逸民。

  • 4、夷民[yí mín ]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 2.对外国人的泛称。

  • 5、夷泯[yí mǐn ]

    1.消灭;灭尽。

  • 6、邑民[yì mín ]

    1.州县的百姓。

  • 7、遗民[yí mín ]

    ①劫后余生的民众:千里无烟,遗民困苦。 ②效忠前一朝代,不在新朝为官的人:以宋遗民不受元聘,隐居授徒。也指亡国之民;前朝留下的民众:六国遗民尚在|害怕遗民造反。

  • 8、遗泯[yí mǐn ]

    1.犹散失。

  • 9、裔民[yì mín ]

    1.流放到边远地方的凶民。

  • 10、义民[yì mín ]

    1.贤人;笃义之民。 2.谓起义抗暴之民。 3.邪曲之人。 4.见"义士"。 5.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

轶民词语接龙

  • 1、1.民间祭祀土神。 2.指人民和社稷。 3.引申指民间。 4.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5.古代民间自行结集的团体。 6.民国初年拥护黎元洪的政治组织。
  • 2、①人民大众的生活:民生在勤|国计民生。 ②民众:民生以德义为本。
  • 3、1.民众的声音。指人民的要求和愿望。
  • 4、1.古代管理民事之官。 2.民众的师表。 3.民办学校教师的简称。
  • 5、1.犹农时。
  • 6、1.人民的食粮。
  • 7、1.民众的历史。
  • 8、1.犹国政。 2.泛指民间诸事;民政事务。 3.指力役之事。 4.指农事。 5.泛指民间生活情事。 6.有关民法的。
  • 9、1.民家;民家房屋。
  • 10、1.人民缴纳赋税。
  • 11、1.庶民﹐百姓。
  • 12、1.指人口数字。
  • 13、1.犹民意。
  • 14、1.民众的诉讼事宜。
  • 15、民情风俗:陈民俗之急|民俗渐变。
  • 16、1.犹民间。
  • 17、1.指粮食。语本《史记.郦生陆贾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 18、1.旧时民家私有的田地。与官田对称。
  • 19、1.民众的听闻。 2.引申指民众的舆论。 3.民众听从。
  • 20、1. 民事法庭的简称。
  • 21、1.民夫。
  • 22、1.民间组织的自卫武装。后多指旧社会地主豪绅组织的反动地方武装。
  • 23、1.古代屯田的一种组织形式。由政府招募无地农民集体耕种官田或垦荒﹐按规定纳粮。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税粮和军队给养﹐均采取过此项措施。
  • 24、1.民众之王。 2.清代亲王受贬黜被销除属籍后的一种称号。

轶民的相关查询

轶民的意思解释、轶民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