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miǎn liú  ]
  • ㄇ一ㄢˇ ㄌ一ㄡˊ
  • JQK YTYK

冕旒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帝王的礼冠和礼冠前后的玉串,也用作皇帝的代称。

king's crown with tassels;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大夫以上的礼冠。顶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见《周礼·夏官·弁师》。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牛亨 问曰:‘冕旒以繁露,何也?’答曰:‘缀珠垂下,重如繁露也。’”
清 袁枚 《新齐谐·蒋太史》:“王年三十餘,清瘦微鬚,冕旒盛服,执笏北向。”

⒉  专指皇冠。借指皇帝、帝位。

南朝 梁 沉约 《劝农访民所疾苦诏》:“冕旒属念,无忘夙兴。”
唐 韩愈 《江陵途中寄三学士》诗:“昨者京师至,嗣皇传冕旒。”
明 沉鲸 《双珠记·奏议颁赦》:“若奏若启,达羣意於冕旒。”
胡适 《<镜花缘>的引论》四:“他( 武则天 )能使一班文人政客拜倒在他的冕旒之下。”

国语辞典

⒈  冕,礼帽。旒,礼帽前后端垂下的穿玉丝绳。冕旒是古代最尊贵的一种礼帽,平顶。天子的礼帽有十二旒,诸侯以下递减。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明·凌蒙初《红拂记·第四出》:「则索向东南地浇杯酒,抵多少具衣冠拜冕旒。」

冕旒词语接龙

  • 1、1.冕冠上悬垂的玉串。
  • 2、1.亦作"旒旍"。 2.有垂旒的旌旗。 3.指铭旌。
  • 3、1.见"旒旌"。
  • 4、1.有垂旒与黈纩为饰的帝王冠冕。亦借指帝王视听。 2.借称帝王。
  • 5、1.即冕旒。 2.谓戴冕旒。 3.借称帝王。
  • 6、1.指铭旌。
  • 7、1.丧葬时用的铭旌与翣柳。
  • 8、1.旒旗的垂饰。
  • 9、1.借称帝王。旒为帝王的冕旒﹐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故称。 2.借称帝位。
  • 10、1.指铭旌。
  • 11、1.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附赘。
  • 12、流末1.指事物的支流﹑尾梢。
  • 13、流沫1.谓水势激湍腾沫。 2.飞溅的浪花。 3.谓口中流涎沫。 4.传布。
  • 14、流目1.流览。放眼随意观看。 2.转动目光。
  • 15、流内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 16、流脑1.流行性脑膜炎的省称。
  • 17、流年①〈书〉指光阴:似水~。 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不利。
  • 18、六龙1.谓《易》干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 19、六路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眼观~,耳听八方。
  • 20、六吕1.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 21、六律1.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 22、六率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23、六轮转轮手枪的一种,转轮上有六个装子弹的孔。
  • 24、六论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冕旒的相关查询

冕旒的意思解释、冕旒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