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è è  ]
  • ㄜˋ ㄜˋ
  • KKFB KKFB
  • AA式

鄂鄂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直言争辩貌。鄂,通“谔”。

⒉  哓哓不休貌。

⒊  花开放貌。鄂,通“萼”。

⒋  挺立貌。

引证解释

⒈  直言争辩貌。鄂,通“諤”。

《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君子出言以鄂鄂,行身以战战。”
卢辩 注:“鄂鄂,辨厉也。”
《史记·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 周舍 之鄂鄂。是以忧也。”
《礼记·坊记》“微諫不倦” 汉 郑玄 注:“子於父母尚和顺,不用鄂鄂。”

⒉  哓哓不休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啁啾駡詈,昼夜鄂鄂,慢游是好。”

⒊  花开放貌。鄂,通“萼”。

《诗·小雅·常棣》“鄂不韡韡” 毛 传:“鄂,犹鄂鄂然,言外发也。”
明 何景明 《寿母赋》:“华鄂鄂以含干兮,草萋萋以交茎。”

⒋  挺立貌。

汉 徐干 《齐都赋》:“皓皓乎若白雪之积,鄂鄂乎若景阿之崇。”
《周礼·秋官·雍氏》“塞井杜擭” 唐 贾公彦 疏:“柞鄂者,或以为竖柞於中,向上鄂鄂然。”

国语辞典

⒈  直言争辩。也作「咢咢」。

《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诸大夫朝,徒闻唯唯,不闻周舍之鄂鄂,是以忧也。」

鄂鄂(e e)同音词

  • 1、俄俄[é é ]

    1.庄严貌。俄,通"峨"。

  • 2、锷锷[è è ]

    1.高貌。

  • 3、噩噩[è è ]

    1.严肃切直。 2.犹谔谔。正言谏诤貌。 3.古朴;淳朴。 4.肥腴貌。

  • 4、餩餩[è è ]

    1.打嗝的声音。

  • 5、峨峨[é é ]

    1.亦作"峩峩"。 2.高貌。 3.盛壮,盛美。

  • 6、皒皒[é é ]

    1.白色。

  • 7、谔谔[è è ]

    1.直言争辩貌。 2.挺立貌。谔﹐通"岳"。

  • 8、娥娥[é é ]

    1.美好貌。

  • 9、蛾蛾[é é ]

    1.巨大。一说﹐纷纭。

  • 10、额额[é é ]

    1.高貌。

鄂鄂词语接龙

  • 1、1.唐开国名将鄂国公尉迟敬德﹑褒国公段志玄的并称。
  • 2、1.同"鄂君被"。
  • 3、敖包。
  • 4、1.花萼和花托。鄂,通"萼"。不,同"柎"。
  • 5、1.语出《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以"鄂棣"比喻兄弟。鄂,通"萼"。
  • 6、1.指郢。
  • 7、1.蒙古语。意为星宿。亦译为大敦。
  • 8、1.直言争辩貌。鄂,通"谔"。 2.哓哓不休貌。 3.花开放貌。鄂,通"萼"。 4.挺立貌。
  • 9、1.鄂君子晳,楚王母弟,官为令尹,爵为执珪。越人悦其美,因作《越人歌》而赞之。见汉刘向《说苑.善说》。后因以"鄂君"为美男的通称。
  • 10、1.鄂君被。
  • 11、1.吃惊貌。鄂,通"愕"。
  • 12、1.唐开国名臣鄂国公尉迟敬德﹑申国公高士廉的并称。
  • 13、1.准噶尔部血缘集团名,意为部属。
  • 14、1.宋抗金名将岳飞冤死后,孝宗诏复原官,宁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见《宋史.岳飞传》。
  • 15、1. 现在湖北省鄂城县。
  • 16、1.旧指湖北省省城武昌。
  • 17、1.见"鄂君船"。
  • 18、1.相传在今湖北武昌黄鹤山上游三百步长江中。隋置鄂州,即因渚得名。世称鄂州为鄂渚。
  • 19、1.花托。鄂,通"萼"。
  • 20、毕河俄罗斯大河。在亚洲北部。由比亚河和卡通河汇合而成,注入北冰洋喀拉海的鄂毕湾。以卡通河为源,长4338千米;若以源于中国境内的支流额尔齐斯河河源起算,全长5410千米。流域面积约299万平方千米。水力资源丰富,干、支流上游建有水电站。绝大部分河段可通航。
  • 21、尔多1.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译音。谓宫帐。
  • 22、君被1.春秋楚王母弟鄂君子晳乘舟,操舟越女以歌声表达对其爱慕之情。鄂君举绣被覆盖越女,得以交欢尽意。后因以"鄂君被"为歌咏男女欢爱的典故。
  • 23、君船1.楚王母弟鄂君子晳泛舟湖上,越女为之操舟,并作歌赞之。后因以"鄂君船"为与友人泛舟的典故。
  • 24、君舟1.见"鄂君船"。

鄂鄂的相关查询

鄂鄂的意思解释、鄂鄂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