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ī pí  ]
  • ㄓ ㄆ一ˊ
  • XKW BNTY

织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

引证解释

⒈  用兽毛织成的呢毡之属。

《书·禹贡》:“厥贡……熊羆狐狸,织皮。”
孔 传:“贡四兽之皮,织金罽。”
孔颖达 疏引 孙炎 曰:“织毛而言皮者,毛附於皮,故以皮表毛耳。”
唐 张说 《开元正历握乾符颂》:“织皮火毳,暍炎山,氾热海,向风来王。”
宋 苏轼 《赐于阗国黑汗王进奉示谕敕书》之二:“璧马充庭,尚识 汉 仪之旧;织皮在篚,聊观《禹贡》之餘。”

织皮(zhi pi)同音词

  • 1、雉埤[zhì pí ]

    1.城上短墙。

  • 2、植皮[zhí pí ]

    1.移植皮肤。

  • 3、旨譬[zhǐ pì ]

    1.用意和取譬。

  • 4、脂批[zhī pī ]

    1.指脂砚斋对清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的批语。脂砚斋为《红楼梦》最早评注者的别号﹐姓名不详﹐观其评语﹐当与曹雪芹关系密切。但今称"脂批"非皆脂砚斋一人所写﹐各种脂批本亦不全出于同一底本﹐文字颇多参差﹐评语亦有多寡﹐对研究《红楼梦》原本内容﹑创作过程及曹雪芹家庭身世情况﹐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凡脂批的《红楼梦》﹐通称"脂批本"。

  • 5、执披[zhí pī ]

    1.古代丧仪,殡时于棺之两侧系披,使人夹柩车秉持而行,以防路险倾覆。

  • 6、直辟[zhí pì ]

    1.亦作"直劈"。 2.谓固执,不随和。

  • 7、直劈[zhí pī ]

    1.见"直辟"。

织皮词语接龙

  • 1、1.兽皮做的上衣。
  • 2、1.即皮排。
  • 3、1.用皮革做的手提包。
  • 4、1.毛皮和缯帛。古代用作聘享的贵重礼物。 2.汉代用白鹿皮制成的货币。
  • 5、1.皮革制的鞭子。
  • 6、1.古冠名。用白鹿皮制成。
  • 7、1.物体外皮被剥去。 2.比喻残酷剥削。
  • 8、1.兽皮和丝帛。古代举行结盟﹑朝会等大事时所持的礼物。
  • 9、<⒁>指裘皮及裘皮制品:优质~|~时装。
  • 10、植物根或茎内表皮和韧皮部之间的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也有支持、贮藏等作用。幼茎的皮层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 11、1.古代用兽皮装饰的车。
  • 12、1. 用漆布等做的卷尺。
  • 13、以竹木作骨架,外蒙皮革的船。皮革可用牛、羊或马皮等。顺流时用桨操纵,逆水不能航行,经陆路运回。皮革船体浸水后软而滑、耐碰撞,适用于流急、礁多、水浅的河道。现黄河和西藏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仍有使用。
  • 14、1.皮绳。
  • 15、1.用皮革制的带子。特指腰带。 2.指轮胎的内胎。
  • 16、1.皮制的袋。借喻人畜的躯体。犹言臭皮囊。
  • 17、禽蛋的加工品。一般用鸭蛋,在蛋壳上涂一层由食盐、生石灰、茶叶、草木灰等混和的糊状物,或浸入低浓度碱液内,再封入小坛15-30天,待蛋白凝固成褐色半透明体,蛋黄成蓝黑色即成。如糊状物内加少量密陀僧(氧化铅),成品蛋白上即生成似松花的白色花纹,习称“松花蛋”。因氧化铅有毒性,已停用。
  • 18、亦称“浑脱”。用羊皮制成的充气的浮具。是黄河上游兰州、西宁一带的传统水运工具。将整张羊皮加工处理后缝制成袋,再充气成为皮囊,再以十几只或数百只皮囊纵横排列,上用坚硬木架绑扎而成。可载重数百千克至数十吨。轻便、不怕碰撞,适用于流急、礁多、滩浅的河道。
  • 19、身体最外面的部分。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正常的皮肤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以及代谢和吸收作用。
  • 20、1.皮衣。
  • 21、凭着一知半解浅薄的认识附会。
  • 22、1.皮和骨。一说即皮革。
  • 23、1.带毛的兽皮和去毛的兽皮。 2.指用牛﹑羊﹑猪等动物的皮去毛加工的熟皮。具有柔韧和透气等性能﹐广泛用于机器轮带﹑皮鞋﹑皮箱等。 3.人体的皮肤。
  • 24、1.皮和骨。常用来形容躯体瘦瘠。 2.泛指身体。 3.喻指表面的﹐粗浅的。

织皮的相关查询

织皮的意思解释、织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