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谓士而无正禄者的宴饮。谓平民百姓的饮食。客居;寄食。
⒈ 古代尚未正式受禄的官员。
引《仪礼·燕礼》:「士旅食者,立乎门西东上。」
⒉ 寄食他乡作客。有客处的意思。
引宋·戴复古〈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1.笋名。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酒食》。
1.石贵的砚石,所制砚称"緑石砚"。绿石产于归州(在今湖北),一说产于洮河。
受当事人委托或由法院指定,协助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或处理其他法律事务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律师执业证书。律师执业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接受国家、社会和当事人的监督。律师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1.谋划事情的开始。 2.指忧虑于事情的开端。
1.犹率此,率领这些。 2.为时人的表率。
1.坦率真实。
1.示范,作为榜样。
1.行事。
1.官名。掌征集﹑颁发谷类作物。
旅食的意思解释、旅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