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í hòu  ]
  • ㄓˊ ㄏㄡˋ
  • FH RG

直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官名。在乘舆之后担任侍卫。

⒉  以后;后面。谓紧接某一时间之后。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在乘舆之后担任侍卫。

《周书·赵肃传》:“﹝ 肃 ﹞寻除直后,转直寝。”
《隋书·百官志中》:“直阁属官,有朱衣直阁、直阁将军、直寝、直斋、直后之属。”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元年》:“直后 徐僧亮 盛怒,大言於众曰:‘吾等荷恩,今日应死报!’”
胡三省 注:“直后,亦宿卫之官,侍卫於乘舆之后者也。”

⒉  以后;后面。谓紧接某一时间之后。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这一段,实在是五四运动直后,将毅然和传统战斗,而又怕敢毅然和传统战斗,遂不得不复活其‘缠绵悱恻之情’的青年们的写照。”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第一场:“前幕之直后。”

直后(zhi hou)同音词

  • 1、之后[zhī hòu ]

    1.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处所的后面。一般多指时间。 2.单独用在句子头上,表示在上文所说的事情以后。

  • 2、滞后[zhì hòu ]

    1. 一个现象与另一密切相关的现象相对而言的落后迟延;尤指物理上的果没有及时跟着因而出现,或指示器对所记录的改变了的情况反应迟缓。如:电流滞后于电压。

  • 3、祗候[zhī hòu ]

    1.恭候。 2.职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东﹑西上阁门,与阁门宣赞舍人并称阁职,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县分别设祗候若干名,为供奔走驱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势家仆从头目。

  • 4、秪候[zhī hòu ]

    1.同"祗候"。 2.宋时官名。元明时亦指官府衙役。

  • 5、质厚[zhì hòu ]

    1.质朴敦厚。

  • 6、致候[zhì hòu ]

    1.表示问候。多用于书信中。

  • 7、置后[zhì hòu ]

    1.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直后词语接龙

  • 1、1.副车。
  • 2、1.屋内后面的房间。
  • 3、1.犹后患。
  • 4、1.后世鉴戒。监,通"鉴"。
  • 5、假言判断中反映依赖于某种条件的事物情况的判断。如在“如果具有共产主义理想,那就不怕任何艰难困苦”中,“不怕任何艰难困苦”是依赖于“具有共产主义理想”这个前件的,它就是后件。
  • 6、1.犹新交。指新近才建立的友谊。 2.谓了解之后才交友。
  • 7、①迈步时在后面的一只脚:前脚一滑,~也站不稳。 ②与前脚连说时表示在别人后面(时间上很接近):我前脚进大门,他~就赶到了。
  • 8、1.后人的鉴戒。
  • 9、明代建州左卫(在今辽宁新宾一带)都指挥使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于公元1616年建立金国,自称金国汗。历史上称为后金,以与12、13世纪的金代相区别。
  • 10、上衣、袍子等背后的部分。
  • 11、①显露较慢的作用或力量:这酒~大。 ②用在后一阶段的力量:他~足,最后冲刺时超过了所有的对手。
  • 12、①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提携~。 ②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班组。 ③指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学先进,帮~。
  • 13、五代之一,公元936—947,石敬瑭所建。参看〖五代〗。
  • 14、1.见"后旍"。
  • 15、1.亦作"后旌"。 2.后车。
  • 16、画面上衬托在主体后面的景物。
  • 17、1.谓为后世借鉴。
  • 18、1.后日的灾祸。
  • 19、1.犹后援。
  • 20、1.谓日后行事。 2.指后发举事。
  • 21、1.后世的法度。
  • 22、1.见"后距"。
  • 23、1.雄鸡﹑雉等的足后突出如趾的部分。 2.亦作"后拒"。居后以抗击敌人的部队。
  • 24、1.觉悟较晩者。

直后的相关查询

直后的意思解释、直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