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相传为黄帝臣之一。
⒈ 相传为 黄帝 臣之一。
引《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举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风后,黄帝 三公也。”张守节 正义:“四人皆帝臣也。”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借如 风后、力牧,左右 轩皇,萧何、曹参,谋猷 汉 室。”《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得 风后 於海隅,得 力牧 於大泽,即举 风后 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
⒈ 相传为黄帝时的臣子。帝遇之于海隅,举以为相,一说为黄帝之师。
引《汉书·卷三〇·艺文志》「风后十三篇」句下汉·班固·注:「图二卷。黄帝臣,依托也。」《太平御览·卷一五·天部·雾》引《志林》:「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
1.敬辞。恭候。
1.亦作"烽堠"。 2.烽火台。 3.指战火。
1.见"烽候"。
1.封拜侯爵。 2.泛指显赫功名。
1.古代划分疆界和分程记里的土墩。
1.传说中的古代因喝酒而亡国的诸侯。乡射礼图其形于罚爵上,作为酒戒之用。
①多而厚实:海狸的皮绒毛~。 ②丰富;多:收入~ㄧ~的礼品。
1.风物气候,亦偏指气候。 2.时节;时令。 3.风向。
风后的意思解释、风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