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ì xínɡ  ]
  • ㄓˋ ㄒ一ㄥˊ
  • FN TGS

志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志向和操行。

aspiration and behaviour;

引证解释

⒈  志向和操行。

《易·屯》:“《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
《汉书·傅喜传》:“少好学问,有志行。”
唐 李华 《三贤论》:“元 之志行当以道纪天下, 刘 之志行当以‘六经’谐人心, 萧 之志行当以中古易今世。”
清 施闰章 《送孙豹人舍人归扬州序》:“同荐诸人奇其遇,高其志行,属 施子 为赠序。”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终身穷苦的 约翰孙博士,志行吐属,过于贵族。”

⒉  志意得行。

《易·升》:“《彖》曰:……‘南征吉’,志行也。”
孔颖达 疏:“其志得行也。”

国语辞典

⒈  志向和品行。

汉·赵晔《吴越春秋·句践伐吴外传》:「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后汉书·吴越春秋·樊宏传》:「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不足,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志行(zhi xing)同音词

  • 1、值星[zhí xīnɡ ]

    1.部队中各级行政负责干部(如营里由连长,连里由排长,排里由班长)在轮到自己负责的一周内带队并处理一般事务。 2.泛指其他单位的值班。

  • 2、植行[zhí xínɡ ]

    1.谓所立的品行。

  • 3、植性[zhí xìnɡ ]

    1.生性;秉性。

  • 4、知行[zhī xínɡ ]

    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中国哲学史上对知和行的关系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如荀子、王夫之等认为知离不开行;唯心主义思想家如朱熹等认为知是天赋的,知先行后。

  • 5、知性[zhī xìnɡ ]

    1.知道人的本性。

  • 6、直刑[zhí xínɡ ]

    1.公正的刑罚。

  • 7、直行[zhí xínɡ ]

    1.行正道,按照道义去做。 2.径直,直接。

  • 8、直性[zhí xìnɡ ]

    1.正直的性情。 2.谓本性。

  • 9、制行[zhì xínɡ ]

    1.规定道德和行为准则。 2.指德行。

  • 10、制形[zhì xínɡ ]

    1.制造形象。即钩描轮廓。

志行词语接龙

  • 1、1.往来;出入。语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 2.走来。
  • 2、1.谓器物质量差,不坚牢。
  • 3、1.过路青年。 2.旧时称男家派遣到女家迎亲的人为"行郎"。
  • 4、1.即走廊。有顶的走道。
  • 5、1.颁布。
  • 6、1.书体名。近似行书的楷书。
  • 7、1.进行审问。
  • 8、1.且看。 2.复看,又看。
  • 9、1.谓可以行道。
  • 10、1.行旅;客居。 2.过客;旅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
  • 11、1.奔腾于太空。
  • 12、1.放声哭;且行且哭。
  • 13、1.行事勤苦。
  • 14、书写或排印文字的行列款式。
  • 15、文字的书写或排印的形式,包括字序和行序。一般汉字直行字序由上而下,行序由右而左;汉字横行字序由左而右,行序由上而下。
  • 16、1.亦作"行刼"。 2.进行劫掠。
  • 17、1.见"行劫"。
  • 18、1.亦作"行絜"。 2.德行高洁。
  • 19、1.消解,发散。 2.佛教语。谓心所取之境相。
  • 20、1.指副使。
  • 21、1.出行车辆的布篷。
  • 22、1.犹行贿。贿赂。
  • 23、1.向前行走(多用于队伍)。
  • 24、1.路旁饿死的人。

志行的相关查询

志行的意思解释、志行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