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ī xìnɡ  ]
  • ㄓ ㄒ一ㄥˋ
  • TD NTG

知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知道人的本性。

引证解释

⒈  知道人的本性。

《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焦循 正义:“知其性,谓知其性之善也。”
《朱子语类》卷六十:“人往往説先尽其心而后知性,非也……知性,然后能尽心。先知,然后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尽心由於知性,致知在於格物。”

⒉  犹智慧。

汉 班固 《游居赋》:“美 周武 之知性,谋人神以动作。”

国语辞典

⒈  哲学上指提供先天概念,以综合感觉材料构成知识的能力。

⒉  泛指具备知识、理性等特质。

如:「他打算安排一次知性之旅,到各国名胜古迹参观 。」

法语翻译

Geistigkeit (S)​, Verstand

知性(zhi xing)同音词

  • 1、值星[zhí xīnɡ ]

    1.部队中各级行政负责干部(如营里由连长,连里由排长,排里由班长)在轮到自己负责的一周内带队并处理一般事务。 2.泛指其他单位的值班。

  • 2、植行[zhí xínɡ ]

    1.谓所立的品行。

  • 3、植性[zhí xìnɡ ]

    1.生性;秉性。

  • 4、知行[zhī xínɡ ]

    知,指知识或道德观念;行,指行为、行动。中国哲学史上对知和行的关系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唯物主义思想家如荀子、王夫之等认为知离不开行;唯心主义思想家如朱熹等认为知是天赋的,知先行后。

  • 5、直刑[zhí xínɡ ]

    1.公正的刑罚。

  • 6、直行[zhí xínɡ ]

    1.行正道,按照道义去做。 2.径直,直接。

  • 7、直性[zhí xìnɡ ]

    1.正直的性情。 2.谓本性。

  • 8、制行[zhì xínɡ ]

    1.规定道德和行为准则。 2.指德行。

  • 9、制形[zhì xínɡ ]

    1.制造形象。即钩描轮廓。

  • 10、志行[zhì xínɡ ]

    1.志向和操行。 2.志意得行。

知性词语接龙

  • 1、1.犹天年。自然的寿数。
  • 2、1.犹性行。
  • 3、1.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指万物的天赋和禀受。 2.生命。 3.本性。
  • 4、器材、物品具有的功能:性能良好。
  • 5、1.性情喜好。僻,通"癖"。
  • 6、1.性情脾气。 2.志气。
  • 7、1. 即生殖器官。如:性器官。
  • 8、1.人的禀性和气质。 2.思想感情。 3.性格,脾气。
  • 9、1.性情志趣。
  • 10、1.战国时孟子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
  • 11、1.本性的爱好与崇尚。
  • 12、1.天分,悟性。 2.佛教称众生的根性心识。
  • 13、1.性情的表现形式。
  • 14、1.关心。
  • 15、1.本性,气质。 2.指形状。 3.性格,脾气。
  • 16、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 17、1.习性,习惯。
  • 18、1. 生殖腺,男性为睾丸,女性为卵巢。
  • 19、1.佛教语。性指事物的本质,相指事物的表象。
  • 20、1.佛教语。真心。即自性清净心。
  • 21、1.本性与行为。
  • 22、1. 对性或两性相互作用的研究,尤指人类。
  • 23、1.犹义理。
  • 24、1.佛教语。谓习性﹑乐欲。 2.对性行为的欲望。

知性的相关查询

知性的意思解释、知性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