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ɡuǒ jiā  ]
  • ㄍㄨㄛˇ ㄒ一ㄝˊ
  • YJSE RGU
  • 动词

裹挟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形势、潮流等把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明确的态度。

即右派分子受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左派的革命大潮所裹挟,也只得附合着革命。——《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oerce; be swept forward;

⒉  同“裹胁”

引证解释

⒈  谓形势、潮流等将人卷进去,迫使其采取某种态度。

《花城》1981年第6期:“她终于被这股战无不胜的超我力量所征服,冷静下来,顺从着我们的裹挟,奔向被我们的意念诗画化了的农村。”
《读书》1988年第6期:“笔者尽管近年来也裹挟于‘知识分子研究热’中,但毕竟属晚生一辈。”

国语辞典

⒈  受情势所胁迫,不得不采取某种态度或行为。

如:「他受了裹挟,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

裹挟(guo jia)同音词

  • 1、过家[ɡuò jiā ]

    1.还乡。 2.安家,过日子。

  • 2、裹夹[ɡuǒ jiá ]

    1.包围挟持。

  • 3、郭嘉[ɡuō jiā ]

    三国时曹操谋士。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初投袁绍,后归曹操,任司空军师祭酒。多谋善断。官渡之战前,分析袁绍有十败,曹操有十胜,断定曹操必胜。后曹操采纳他缓攻退军之计,使袁绍诸子内讧加剧,一举轻取冀州(治今河北柏乡县北)。又建议曹操远征辽东,击破乌桓。对统一北方有所贡献。

  • 4、国家[ɡuó jiā ]

    ①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暴力组织,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②指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 5、国稼[ɡuó jià ]

    1.国中的禾稼。《周礼.秋官.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于国稼者。"郑玄注:"害于国稼,谓水潦及禽兽也。"一说谓种谷的国农。见孙诒让正义。

裹挟词语接龙

  • 1、1.携带书籍。谓勤奋读书。 2.谓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 2、1.亦作"挟策"。 2.手拿书本。喻勤奋读书。 3.胸怀计谋﹑建议。 4.持鞭,扬鞭。亦以喻奔走;行动。
  • 3、①从左右两旁架住被捉的人,多用于坏人捉住好人:江姐被挟持着送回牢房。 ②用恐吓或暴力胁迫对方服从:严刑拷打挟持他就范。
  • 4、1.古时相马术语。谓马的胸脯宽一尺以上。
  • 5、1.挟尺。
  • 6、1.携带;混杂在他物中秘密携带。 2.谓以强力带着。 3.犹夹杂,带有。
  • 7、忿1.犹怀恨。
  • 8、1.辅佐。
  • 9、1.见"挟奸"。
  • 10、1.披着绵衣。亦以喻受人抚慰而感到温暖。 2.把丝绵装入衣衾内,制成绵袍﹑绵被。
  • 11、1.见"挟天子以令诸侯"。
  • 12、1.傍晩。
  • 13、1.挟制扰乱。
  • 14、1.谓十日。从甲至癸,十干已周,故云。挟,通"浃",周匝。
  • 15、1.见"挟山超海"。
  • 16、1.犹言不待烧煮,活吃,生吃。
  • 17、1.依仗权势或威势。
  • 18、1.倚仗。
  • 19、1.握持。指作为。
  • 20、1.私藏书籍。 2.指挟书律。 3.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 21、1.心怀私念。
  • 22、1.破败。
  • 23、1.即筷子。挟,通"梜"。
  • 24、怀着怨恨:心中挟嫌|挟嫌陷害。

裹挟的相关查询

裹挟的意思解释、裹挟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