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īn shī  ]
  • ㄅ一ㄣ ㄕ
  • MGE YFF

豳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诗·豳风·七月》。

引证解释

⒈  指《诗·豳风·七月》。

《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
郑玄 注:“《豳诗》,《豳风·七月》也。吹之者,以籥为之声,《七月》言寒暑之事,迎气,歌其类也,此‘风’也而言‘诗’,‘诗’总名也。”
宋 姜夔 《齐天乐》词:“《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
严复 《救亡决论》:“且何必西士,即如其言,则《豳诗》之所歌,《禹贡》之所载,何一不足令此子病生。”

豳诗(bin shi)同音词

  • 1、鬓饰[bìn shì ]

    1.亦作"鬂饰"。 2.即首饰。

  • 2、邠诗[bīn shī ]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 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

  • 3、宾尸[bīn shī ]

    1.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劳,设酒食请尸来吃,叫做宾尸。一说为祭祀名,指卿大夫于祭祀的次日再祭。

  • 4、宾师[bīn shī ]

    1.亦作"宾师"。 2.古指不居官职而受到君主尊重的人。 3.鸟名。

  • 5、宾实[bīn shí ]

    1.亦作"宾实"。 2.语本《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后即以"宾实"谓名声与事功相称。

  • 6、宾食[bīn shí ]

    1.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本谓迎宾和用膳,后亦指宴请宾客。

  • 7、宾事[bīn shì ]

    1.恭敬地事奉。

  • 8、傧尸[bīn shī ]

    1.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傧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 9、摈士[bìn shì ]

    1.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

豳诗词语接龙

  • 1、1.诗和辞赋。
  • 2、1.诗的选集。有别集﹐如清鲁一同的《通甫诗存》﹔有总集﹐如清曹庭栋编的《宋百家诗存》。
  • 3、1.即诗囊﹐贮放诗稿的袋子。 2.比喻满腹诗才的人。
  • 4、1.诗人的胆识。
  • 5、1.作诗的规律﹑主张和方法。 2.谓作诗之事。
  • 6、1.作诗的对手。
  • 7、1.指唱和的诗。
  • 8、1.诗中蕴含的真谛。
  • 9、1.亦作"诗癫"。 2.谓读诗和作诗到如醉如痴的程度。
  • 10、1.见"诗颠"。
  • 11、1.诗的格调。
  • 12、1.诗的创作方法和规律。
  • 13、1.犹诗囚。喻指苦吟的诗人。
  • 14、1.供人赋诗吟咏的游船。
  • 15、1.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亦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创作的倾向。
  • 16、1.指唐代诗人王维。 2.指清代诗人袁枚。 3.指清代诗人吴嵩梁。
  • 17、1.指诗人的心胸。
  • 18、1.谓以手承接﹑抱持。《礼记.内则》﹕"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斋﹐朝服寝门外﹐诗负之。"孔颖达疏﹕"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后因以指生子。
  • 19、1.诗和赋。 2.指雅乐。
  • 20、1.喻指作诗无自己的新意﹐只会套袭前人诗作的人。
  • 21、稿1.亦作"诗藳"。 2.诗的稿子﹔诗作。 3.诗集的专称。如宋陆游《剑南诗稿》﹔清魏源《清夜斋诗稿》。
  • 22、1.见"诗稿"。
  • 23、文学的一大样式。运用有一定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感情充沛,想像丰富,语言凝练而富形象性。一般分行排列。按内容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组合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押韵与否,又可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 24、1.诗的格式﹑体例。 2.诗的风格﹑格调。

豳诗的相关查询

豳诗的意思解释、豳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