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īn shī  ]
  • ㄅ一ㄣ ㄕ
  • PR JGM

宾师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宾师”。

⒉  古指不居官职而受到君主尊重的人。

⒊  鸟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賔师”。

⒉  古指不居官职而受到君主尊重的人。

汉 王粲 《俞儿舞歌·矛俞新福歌》:“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而节以恭俭,约以诗礼,宾师必於名士。”
元 黄溍 《追封魏国公谥文忠李公行状》:“先太母命为朕賔师者,宜亟任用之。”
清 龚自珍 《五经大义终始答问一》:“宾师乃文致太平之事, 孔子 之法, 箕子 之法也。”

⒊  鸟名。

《太平御览》卷九二八引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賔师,形大如鴝鵒,毛正黑色。”

国语辞典

⒈  不居官职而地位尊贵的人。

《朱子语类·卷五四·孟子·公孙丑下》:「问:『孟子宾师之礼如何?』曰:『当时有所谓客卿者是也。』」

⒉  动物名。一种鸟。

《太平御览·卷九二八·羽族部·众鸟》引《临海异物志》曰:「宾师形大如鸲鹆,毛正黑色。」

宾师(bin shi)同音词

  • 1、鬓饰[bìn shì ]

    1.亦作"鬂饰"。 2.即首饰。

  • 2、邠诗[bīn shī ]

    1.指《诗.国风》中的《豳风》。 2.指《诗.豳风.七月》,全篇八章,章十一句,是《国风》中最长的篇章。

  • 3、宾尸[bīn shī ]

    1.周代贵族在祭祀祖先的次日,为了酬谢尸(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的辛劳,设酒食请尸来吃,叫做宾尸。一说为祭祀名,指卿大夫于祭祀的次日再祭。

  • 4、宾实[bīn shí ]

    1.亦作"宾实"。 2.语本《庄子.逍遥游》:"名者,实之宾也。"后即以"宾实"谓名声与事功相称。

  • 5、宾食[bīn shí ]

    1.语出《左传.昭公四年》:"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本谓迎宾和用膳,后亦指宴请宾客。

  • 6、宾事[bīn shì ]

    1.恭敬地事奉。

  • 7、傧尸[bīn shī ]

    1.古代祭祀时引导尸谓之傧尸。尸,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

  • 8、豳诗[bīn shī ]

    1.指《诗.豳风.七月》。

  • 9、摈士[bìn shì ]

    1.引导初为士者进见于王。

宾师词语接龙

  • 1、1.乐师与讽诵箴言之盲人。古代宫廷所设。 2.指厨师。
  • 2、1.厨子。 2.称老师的师父或父亲。 3.民间用以称道教正一派的道士。亦指男巫。
  • 3、1.尼姑。
  • 4、1.效法古代。
  • 5、1.对道行出众的僧人所加的称号。
  • 6、1.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
  • 7、1.宗师﹑大匠,可以为人取法者。 2.效法。 3.指老师的教导。
  • 8、1. 指学校教育。
  • 9、1.师傅的徒弟中拜师时间在前的女徒弟。2.指父亲的女徒弟中或师傅的女儿中较自己年龄大的人。
  • 10、1.军队的禁令。
  • 11、1.犹师范。学习的榜样。
  • 12、1.汉张鲁的称号。
  • 13、1.楷模。
  • 14、1.清代书院学生,每三个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称期考,即官课;每月由院长出题考试一次,称月考,即师课。
  • 15、1.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 16、1.娶妻吃荤的和尚。
  • 17、1.巫婆。
  • 18、1.军吏。
  • 19、1.军令。
  • 20、1.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2.指战事。 3.指众属吏。
  • 21、1.《易.师》:"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后以指军队的纪律。
  • 22、1.称同从一个师傅学习而拜师的时间在后的女子。2.称师傅的女儿或父亲的女弟子中年龄比自己小的人。
  • 23、1.老师的门下。 2.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啸父之弟子,能使火。
  • 24、1.取法;师法。

宾师的相关查询

宾师的意思解释、宾师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