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ǎnɡ rán  ]
  • ㄨㄤˇ ㄖㄢˊ
  • NMU QD
  • 动词

惘然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失意的样子;心情迷茫的样子。

frustrated; feel disappointed;

引证解释

⒈  失意貌;忧思貌。

南朝 梁 江淹 《无锡县历山集》诗:“酒至情萧瑟,凭樽还惘然。”
《新唐书·宦者传下·李辅国》:“中外闻其失势,举相贺。 辅国 始惘然忧,不知所出,表乞解官。”
明 徐霖 《绣襦记·共宿邮亭》:“回首乡关,望断孤云惘然。”
茅盾 《锻炼》一:“苏子培 惘然望着,心头沉甸甸地越来越难过。”

⒉  疑惑不解貌。 《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皇太子、 鄂王、光王 被譖,帝欲废之, 张九龄 切諫,帝不悦。

林甫 惘然,私语中人曰:‘天子家事,外人何与邪?’”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欧阳公 《早朝》诗云:‘玉勒争门随仗入,牙牌当殿报班齐。’……问熟於朝仪者,亦惘然,以为无有。然 欧阳公 必不误。”

⒊  谓不知所措貌。 清 袁枚 《新齐谐·汤翰林》:“有披髮女子,赤身喷血而进。

汤 挥以棍,女惘然曰:‘贵人在此,妾误矣。’”
冰心 《往事(二)》二:“母亲只低着头做针线, 涵 和 杰 惘然的站了起来,却没有话说,只扶着椅背,对着闪闪的烛光呆望。”

⒋  迷糊不清貌。

唐 李商隐 《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 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自还 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⒌  谓空无所有貌。

明 王世贞 《赠李伯承之新喻令》诗:“宓子 风流竟惘然,遥传清响下 吴 天。”

国语辞典

⒈  若有所失的样子。

《新唐书·卷二〇八·宦者传下·李辅国传》:「中外闻其失势,举相贺,辅国始惘然忧,不知所出,表乞解官。」
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八出》:「回首乡关,望断孤云惘然。」

⒉  模糊不清的样子。

唐·李商隐〈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宋·苏轼〈与谢民师推官书〉:「自还海北,见平生亲旧,惘然如隔世人。」

英语翻译

frustrated, perplexed, irresolute, dazed

德语翻译

désorienté, désappointé

法语翻译

enttäuscht; frustriert

惘然(wang ran)同音词

  • 1、汪然[wānɡ rán ]

    1.深广貌。 2.形容泪多的样子。

  • 2、罔然[wǎnɡ rán ]

    1.同"惘然"。失意貌;心中若有所失貌。 2.犹茫然。恍惚不解貌。 3.窘急惶遽貌。 4.犹涣然。

  • 3、枉然[wǎnɡ rán ]

    1.徒然,白费。

惘然词语接龙

  • 1、1.石灰石。
  • 2、1.犹然后。
  • 3、1.虽然。
  • 4、1.犹言主宰万物。
  • 5、1.见"然犀角"。
  • 6、1.许诺;信守诺言。
  • 7、1.许诺;信守诺言。
  • 8、1.谓半信半疑,犹豫不决。
  • 9、1.犹而已。
  • 10、1.亦作"?煴"。 2.谓用微火烘暖。
  • 11、1.赞同。
  • 12、1.连词。连接句子,表示连贯关系。犹言"如此,那么"或"那么"。
  • 13、1.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
  • 14、1.见"然否"。
  • 15、1.亦作"?赤"。 2.烧得通红。
  • 16、1.亦作"?除"。 2.烧毁。
  • 17、1.点灯。
  • 18、1.用艾灸头顶,以表示虔诚或祈福。多为佛教徒所用。
  • 19、连词。表示意思的转折:虽然多次受挫,然而他并不灰心|小草虽很娇嫩,然而生命力却很强。
  • 20、1.亦作"然不"。 2.是与非,是与不是。
  • 21、1.犹然(燃)脐。
  • 22、1.犹焚膏。烧油脂。
  • 23、1.中医针灸经络穴名之一。
  • 24、1.犹是故;因此。

惘然的相关查询

惘然的意思解释、惘然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