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ìnɡ yín  ]
  • ㄉ一ㄥˋ 一ㄣˊ
  • PGH QVY

定银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定钱。

引证解释

⒈  定钱。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邵管家 在被套内取出一封银子来递与 鲍文卿 道:‘这是五十两定银, 鲍师父,你且收了。其餘的,领班子过去再付。’”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那人却拿出一张五百两的票纸来,説是一时没有现银,先拿这五百两作定,等十天来拿。又説到了十天期,如果他不带了银子来拿,这五百两定银,他情愿不追还。”
《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 周庸祐 ﹞立刻交了几千定银,一面回覆 马氏,好不欢喜。随备足十六万银两的价银,交易清楚。”

国语辞典

⒈  订购货物时,所预付的部分金额,可做为保障权益之用。

《儒林外史·第二五回》:「这是五十两定银,鲍师父,你且收了,其余的,领班子过去再付。」
《文明小史·第五五回》:「除了付机器定银去了六、七千之外,以及同事薪水、栈房、伙食、零用开销,差不多一万了。」

定银(ding yin)同音词

  • 1、顶银[dǐnɡ yín ]

    1.见"顶头银两"。

  • 2、丁银[dīnɡ yín ]

    1.按人丁数目交纳的税银。

  • 3、订印[dìnɡ yìn ]

    1.印证和订正。

定银词语接龙

  • 1、1.银印和绿绶。汉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绿绶。泛指高官。
  • 2、1.银饰的马鞍。 2.代指骏马。
  • 3、1.白中略带银光的颜色。
  • 4、1.亦作"银榜"。宫殿或庙宇门端所悬的辉煌华丽的匾额。 2.以银粉或银饰纸﹑木牌书写张贴的文告。
  • 5、1.犹钱包。
  • 6、1.亦作"银杯"。亦作"银杯"。 2.银质酒杯。 3.银质杯形礼器。一种奖品。参见"金杯"。
  • 7、1.笔管饰银的笔。
  • 8、1.指白银和其他财物。 2.银制的货币。
  • 9、1.银质的官印。
  • 10、1.见"银罂"。
  • 11、1.指飞机(多含喜爱意)。
  • 12、1.一种银质酒器。
  • 13、1.鱼名。俗称面条鱼。鱼体细长﹐光滑﹐无鳞﹐白色﹐微透明。头平扁﹐口大。栖息于近海﹑河口或淡水湖泊。 2.见"银鱼符"。
  • 14、俗称“大洋”。大型银币。16世纪末从外国流入。19世纪中叶中国开始自己铸造。1910年被定为中国的主币,名称为“圆”,重七钱二分,成色九成。1933年改称“元”。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禁止银元流通。
  • 15、1.亦作"银元"。俗称"洋钱"。俗称"洋钿"。俗称"大洋"。 2.银质圆形货币的通称。
  • 16、1.银印。其文曰章。汉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隋唐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 17、1.见"银獐"。
  • 18、1.锡杖的美称。
  • 19、1.帝王诏书的美称。
  • 20、1.银元宝或银辅币兑换银元的贴补﹑折扣。
  • 21、1.指细笔划的篆书。 2.指针灸用针。
  • 22、1.银色的钲。 2.比喻圆月。
  • 23、1.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 24、1.涂有银粉的纸。 2.方言。钞票。

定银的相关查询

定银的意思解释、定银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