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ī xī  ]
  • ㄊ一 ㄒ一
  • JQRJ NIT

剔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漆器名。

引证解释

⒈  漆器名。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犀毗》:“古剔犀器皿,以滑地紫犀为贵。”
《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只见剔犀官桌上,列着几十样大菜,几十样小菜,都是珍羞美味。”

国语辞典

⒈  一种漆雕的制法。首先用不同颜色的漆,以分层设色的方法涂在制好的胎骨上,然后在漆层上剔刻出图案。雕刻时刀锋斜下,使不同颜色的漆层能够显现,状似犀皮。通常以朱、黑二色为主,且因以花纹形态来区别,故多限于云纹、回形纹几种。

《金瓶梅·第五五回》:「不一时,只见剔犀官桌上列著几十样大菜,几十样小菜,都是珍羞美味。」

剔犀(ti xi)同音词

  • 1、梯希[tī xī ]

    1.犹梯己;私下。

  • 2、缇袭[tí xí ]

    1.犹什袭。谓用赤色缯把物品重重包裹起来。《后汉书.应劭传》"宋愚夫亦宝燕石"李贤注引《阙子》:"宋之愚人得燕石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之,主人父斋七日,端冕之衣,衅之以特牲,革匮十重,缇巾十袭。客见之,俯而掩口卢胡而笑曰:'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后因谓郑重珍藏为"缇袭"。

  • 3、涕欷[tì xī ]

    1.流泪叹息。

  • 4、惕息[tì xī ]

    恐惧而不敢出声息:内心惕息。

  • 5、裼袭[tì xí ]

    1.古代礼服之制:袒外衣而露裼衣,且不尽覆其裘,谓之裼;不裼,谓之袭。盛礼以袭为敬;非盛礼以裼为敬。 2.指穿着礼服。

  • 6、厗奚[tí xī ]

    1.古县名。汉置,属渔阳郡。在今北京市密云县境内。

  • 7、体悉[tǐ xī ]

    1.体念而知其衷曲。 2.犹体恤。

  • 8、体惜[tǐ xī ]

    1.体谅爱惜﹐多指上对下或长对幼而言。

  • 9、体系[tǐ xì ]

    1.若干有关事物或思想意识互相联系而构成的一个整体。

剔犀词语接龙

  • 1、1.用犀角制的毛笔管。亦借指毛笔。
  • 2、1.犀牛所发的光。 2.锐利的眼光。
  • 3、1.即犀甲。函,铠甲。
  • 4、1.犀角燃烧的火焰。喻锐利的目光。
  • 5、1.犀牛皮制的铠甲。犀皮不常有,或用牛皮,亦称犀甲。 2.借指军队。
  • 6、1.用犀角制的诏书封检。借指诏书。
  • 7、1.犀牛角。可入药,也可制器。 2.指额上发际隆起之骨。相士以为贵相。 3.借指笋。
  • 8、1.强兵。
  • 9、1.谓观察事物锐利深刻。
  • 10、1.古时块茶名。
  • 11、锋刃坚固锐利。也形容言辞、目光等尖锐明快:器不犀利|词锋犀利|目光犀利。
  • 12、1.坚固的大盾牌。
  • 13、哺乳纲,奇蹄目,犀科。体长22~45米,重2800~3000千克。体粗壮,毛稀少,皮厚粗糙。吻上有一或两角。以植物为食。栖息于非洲和亚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
  • 14、1.强劲的弓弩。
  • 15、1.以犀纹为饰的盘子。
  • 16、1.犀牛皮。 2.见"犀毗"。
  • 17、1.带钩。 2.亦作"犀皮"。漆器的别称。
  • 18、1.亦作"犀兵"。亦作"犀伻"。 2.古时称来使。
  • 19、1.洗儿钱。
  • 20、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2.用犀皮制成的盾牌。语本《国语.吴语》:"建肥胡,奉文犀之渠。"韦昭注:"肥胡,幡也。文犀之渠,谓楯也。文犀,犀之有文理者。" 3.犀甲。 4.借指战士或戎事。
  • 21、1.见"犀燃烛照"。
  • 22、1.坚固锐利。 2.借指精锐部队。
  • 23、1.战国魏官名。公孙衍曾为此官,故借称公孙衍。 2.《史记.张仪列传》:"陈轸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即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
  • 24、1.犀角制的梳子。

剔犀的相关查询

剔犀的意思解释、剔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