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ì zhǐ  ]
  • ㄌ一ˋ ㄓˇ
  • DE RX

历指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拶指。旧时一种酷刑。以绳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紧收。历,通“枥”。

引证解释

⒈  拶指。旧时一种酷刑。以绳穿五根小木棍,套入手指用力紧收。歷,通“櫪”。

《庄子·天地》:“则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歷指,关指。”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蔡 有家难, 郭 为证佐,至受官刑,交臂歷指,口无二辞。”

历指(li zhi)同音词

  • 1、礼职[lǐ zhí ]

    1.指有关礼仪之职务。

  • 2、礼至[lǐ zhì ]

    1.古乐章名。

  • 3、礼志[lǐ zhì ]

    1.言礼之书。 2.指史书中记载有关礼仪制度的篇章。如:《晋书.礼志》;《宋书.礼志》。

  • 4、礼制[lǐ zhì ]

    1.礼仪制度;国家规定的礼法。

  • 5、礼治[lǐ zhì ]

    1.儒家所提倡的一种统治方式。礼,指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一整套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包括政治制度﹑社会﹑家庭伦理道德规范﹑仪式等。儒家自孔子起即提倡礼治,要求统治阶级和人民都要各安名位,遵守礼制,以便于巩固统治阶级内部秩序和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 6、礼秩[lǐ zhì ]

    1.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

  • 7、礼贽[lǐ zhì ]

    1.见面时进献的礼物。

  • 8、丽质[lì zhì ]

    (妇女)美好的品貌:天生~。

  • 9、俪祉[lì zhǐ ]

    1.向他人夫妇祝福之辞。多用于书信。

  • 10、李贽[lǐ zhì ]

    明代思想家、文学家。原名载贽,号卓吾、宏甫、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回族。中举人,官至云南姚安知府。后移居各地,著书立说,被当朝者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自刎于狱中。哲学上属王阳明心学一派,师事泰州学派大师王襞,公然以异端自居,批判儒家道德和封建传统,肯定人的正常欲望的合理性。文学上反对复古摹拟,主张创作要崇尚自然,并提倡戏曲、小说。其主张对汤显祖、冯梦龙、袁宏道等有重要影响。有《焚书》、《藏书》、《续焚书》、《李温陵集》等。

历指词语接龙

  • 1、1.用手指抓搔。
  • 2、1.指示。
  • 3、1.指示;指点。 2.指指点点,指责。
  • 4、1.指甲。 2.趾甲;爪子。 3.喻痕迹。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5、1.犹描摹。
  • 6、1.确定。
  • 7、1.犹指责。
  • 8、1.亦作"指纵"。 2.发踪指示。比喻指挥谋划。语本《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 3.比喻指挥。
  • 9、1.见"指踪"。
  • 10、1.旨趣,宗旨。
  • 11、1. 辩认并指出。如:由于叛徒指认,他被敌人逮捕了。
  • 12、1.指定任命。
  • 13、1.犹不日。谓为期不远。
  • 14、1.指点讥讽。
  • 15、1.《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每五日洗沐归谒亲,入子舍,窃问侍者。取亲中裙厕牏,身自浣涤,复与侍者,不敢令万石君知,以为常。"后以"指舍"用为人子侍亲尽孝的典故。
  • 16、1.犹指定。 2.宋制,某些在选官员可以自行选定任官地点,称为"指射"。
  • 17、1.陈述。
  • 18、1.清代行捐纳制,士民捐资取得官员资格后,再出一笔费用,指定到自己希望的省分去候补,叫"指省"。
  • 19、1.识别。 2.介绍认识。
  • 20、1.指明实际情况。 2.犹实据。 3.核实。指,通"稽"。《荀子.正名》:"故知者为之分别,制名以指实。"于省吾《双剑誃诸子新证.荀子三》:"指应读作稽……指实亦稽实也。"一说为指明实事,见杨倞注。 4.证实。指,通"稽"。
  • 21、1.犹美食。
  • 22、使①支使;使唤:指使别人|以奉指使|受人指使。 ②唆使:幕后指使。
  • 23、①指给人看:指示牌|指示代词。 ②指点;指引:指示一二|予以指示。 ③指示下级、晚辈的文件、意见:长辈的指示|按上级指示办。
  • 24、1.六书之一。以象征性的符号来表示意义的造字法。 2.谓手指某事。 3.阐明事理,叙述事物。 4.谓军队指向某地。犹进军。

历指的相关查询

历指的意思解释、历指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