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青苔。
⒉ 指绿竹。
⒊ 喻霉斑。
引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叠石为山,苍藤碧蘚,斑驳缠护。”
引唐 权德舆 《崔君墓志铭序》:“筑室於 毗陵,疏清流,荫碧蘚,树艺偃仰,有终焉之志。”
引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夜宇照爇薪,垢衣生碧蘚。”仇兆鳌 注:“碧蘚,犹今人言衣服霉斑。”
1.强迫限定。
1.边鄙小县。
1.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
1.贡献礼物。
1.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2.以称下第的同人。
1.全部显露;毕真。
1.青翠鲜润的颜色。 2.语出晋左思《吴都赋》:"檀栾婵娟,玉润碧鲜。"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后因以"碧鲜"为竹的别名。
1.埋没贤能的人。
1.犹让贤。
避开嫌疑。
碧藓的意思解释、碧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