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xiǎn  ]
  • ㄅ一ˋ ㄒ一ㄢˇ
  • GRD AQGU

碧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青苔。

⒉  指绿竹。

⒊  喻霉斑。

引证解释

⒈  青苔。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沦謫得归迟。”
《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叠石为山,苍藤碧蘚,斑驳缠护。”

⒉  指绿竹。

唐 权德舆 《崔君墓志铭序》:“筑室於 毗陵,疏清流,荫碧蘚,树艺偃仰,有终焉之志。”

⒊  喻霉斑。

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夜宇照爇薪,垢衣生碧蘚。”
仇兆鳌 注:“碧蘚,犹今人言衣服霉斑。”

碧藓(bi xian)同音词

  • 1、逼限[bī xiàn ]

    1.强迫限定。

  • 2、鄙县[bǐ xiàn ]

    1.边鄙小县。

  • 3、诐憸[bì xiān ]

    1.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

  • 4、币献[bì xiàn ]

    1.贡献礼物。

  • 5、必先[bì xiān ]

    1.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2.以称下第的同人。

  • 6、毕现[bì xiàn ]

    1.全部显露;毕真。

  • 7、碧鲜[bì xiān ]

    1.青翠鲜润的颜色。 2.语出晋左思《吴都赋》:"檀栾婵娟,玉润碧鲜。"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后因以"碧鲜"为竹的别名。

  • 8、蔽贤[bì xián ]

    1.埋没贤能的人。

  • 9、避贤[bì xián ]

    1.犹让贤。

  • 10、避嫌[bì xián ]

    避开嫌疑。

碧藓词语接龙

  • 1、1.藓苔斑驳。
  • 2、瞯摸1.犹估摸。
  • 3、瞯然1.英武貌;自得貌。
  • 4、瞷听1.窃听。
  • 5、瞷隙1.伺机;钻空子。
  • 6、瞷瑕1.窥伺间隙。
  • 7、瞷询1.探问。
  • 8、壏埮1.土地平旷。
  • 9、羬羊1.古代传说中的兽名。
  • 10、俔俔1.怯懦貌。
  • 11、俔天1.《诗.大雅.大明》:"大邦有子,俔天之妹。"意谓大国有一个女儿,好比天上的仙子。本为赞颂文王所聘之女太姒之语,后以"伣天"借指皇后﹑公主。
  • 12、嗛齐1.犹美味。《晏子春秋.谏上五》:"公出舍,损肉撤酒,马不食府粟,狗不食飦肉,辟拂嗛齐,酒徒减赐。"吴则虞集释引王念孙曰:"此所云'嗛齐'者,谓齐和之嗛于口者也。"一说减省所给之禄养。吴则虞集释引于省吾曰:"'辟拂'犹言辅拂,刘师培谓'齐'﹑'资'古通,是也;'辟拂嗛资'与'酒徒减赐'对文,言辅拂损于资给,酒徒减于赏赐也。"
  • 13、嗛嗛1.衔恨貌。
  • 14、嗛呥1.咀嚼貌。
  • 15、嗛然1.不满足貌。
  • 16、嗛让1.谦让。
  • 17、嗛鼠1.即鼸鼠。
  • 18、嗛退1.谦逊退让。
  • 19、嗛小1.谦虚谨慎。
  • 20、嗛羊1.传说中的兽名。
  • 21、嗛约1.谦恭检束。
  • 22、嗛志1.称心,满意。
  • 23、縿縿1.下垂貌。
  • 24、嫌韵1.即出韵。格律诗中应该押韵的字越出规定的韵部。

碧藓的相关查询

碧藓的意思解释、碧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