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xián  ]
  • ㄅ一ˋ ㄒ一ㄢˊ
  • NK JCM

避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让贤。

引证解释

⒈  犹让贤。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告退避贤,洁而且安。”
《北齐书·文宣帝纪》:“静言大运,欣於避贤,远惟 唐 虞 禪代之典,近想 魏 晋 揖让之风。”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避贤方有日,非敢爱微躬。”

国语辞典

⒈  让位于贤者。

《史记·卷一〇三·万石君传》:「愿归丞相侯印,乞骸骨归,避贤者路。」
唐·李适之〈罢相作〉诗:「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避贤(bi xian)同音词

  • 1、逼限[bī xiàn ]

    1.强迫限定。

  • 2、鄙县[bǐ xiàn ]

    1.边鄙小县。

  • 3、诐憸[bì xiān ]

    1.指谄佞奸邪的世俗之论。

  • 4、币献[bì xiàn ]

    1.贡献礼物。

  • 5、必先[bì xiān ]

    1.唐时应试举子相互间的一种称谓。谓其登第必在同辈之先,有推敬之意。 2.以称下第的同人。

  • 6、毕现[bì xiàn ]

    1.全部显露;毕真。

  • 7、碧鲜[bì xiān ]

    1.青翠鲜润的颜色。 2.语出晋左思《吴都赋》:"檀栾婵娟,玉润碧鲜。"原用以形容竹的色泽。后因以"碧鲜"为竹的别名。

  • 8、碧藓[bì xiǎn ]

    1.青苔。 2.指绿竹。 3.喻霉斑。

  • 9、蔽贤[bì xián ]

    1.埋没贤能的人。

  • 10、避嫌[bì xián ]

    避开嫌疑。

避贤词语接龙

  • 1、1.敬称藩镇或藩国的首领。
  • 2、1.才德兼备的榜样。
  • 3、1.贤德的后妃。 2.唐宫中女官名。
  • 4、1.有才德的丈夫。 2.用以敬称他人丈夫。
  • 5、1.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 6、1.贤明的辅相。
  • 7、1.指贤妻。
  • 8、1.对歌妓的敬称。
  • 9、1.见"贤合"。
  • 10、1.贤臣的功业。
  • 11、1.进入仕途的门径。语本《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颜师古注:"关,由也。"
  • 12、1.见"贤俊"。
  • 13、1.贤明豪迈。 2.贤士豪杰。
  • 14、1.贤淑美好。
  • 15、1.亦作"贤阁"。 2.对人妻子的尊称。
  • 16、1.对有德位者的敬称。
  • 17、1.贤良忠厚。
  • 18、1.贤惠。会,用同"惠"。
  • 19、1.贤明仁慈。
  • 20、也作“贤惠”。慧:聪明。指妇女心地善良,聪明而通情达理:贤慧的妻子|贤惠的儿媳。
  • 21、1.古时举行乡射之礼时,以射中鹄的为获。用筹记数,左右两队所得筹多者称为贤获。
  • 22、1.贤明的同级官员。
  • 23、1.贤德之家。 2.贤能干练的人。 3.第二人称的敬辞,犹今称"您"。
  • 24、1.有德行有勇力。疆,通"强"。

避贤的相关查询

避贤的意思解释、避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