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á shì  ]
  • ㄔㄚˊ ㄕˋ
  • PWFI PYM

察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考察;视察。

⒉  仔细看,查看。

⒊  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考察;视察。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某闻古之贤达居位也,令当世颂其德,后世师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视邪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姦邪。”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盖 元丰 末, 陆师閔 提举 川 陕 茶马,运茶抵 陕,蜀 人苦之。中丞 苏辙 、御史 吕陶 以为言, 司马 丞相 建 遣户部郎官 黄廉 往察视。”

⒉  仔细看,查看。

《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徒 杜泠 不杀人,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畏吏,不敢自理。吏将去,微疾举颈,若欲有言,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信。”
清 袁枚 《新齐谐·染坊椎》:“陈 妻虽沉儿,犹恐儿不死,復往河边察视,不见儿,但见椎在水。”

⒊  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诗:“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察视(cha shi)同音词

  • 1、察失[chá shī ]

    1.察觉过失。

  • 2、察识[chá shí ]

    1.明察识别。

  • 3、察士[chá shì ]

    1.明察之士。 2.特指名辩家。

  • 4、察事[chá shì ]

    1.古代专指为官府侦探民间情况。

  • 5、岔事[chà shì ]

    1.意外事故。

  • 6、诧事[chà shì ]

    1.令人惊诧的事﹐怪事。

  • 7、查实[chá shí ]

    1.查对核实;调查核实。

  • 8、查视[chá shì ]

    1.查看。

  • 9、差失[chà shī ]

    差错;失误:倘若有些差失,谁承担得起?

  • 10、茶食[chá shi ]

    1.指糖果﹑脯饵﹑糕点之类的零食。

察视词语接龙

  • 1、1.照顾保育。
  • 2、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 3、1.察看;审察。 2.巡视纠察。 3.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 4、摄影术语。指取景器看到的物像范围位置与镜头摄入的物像范围位置不一致的现象,系因取景器与镜头分处两个视点所造成。校正的方法有两种:(1)使取景器轴线与镜头主轴成一定角度;(2)改变取景器高度。
  • 5、1.临朝听政。
  • 6、1.谓责其成功。
  • 7、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作者的~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 8、1.目光端正。语本《国语.周语下》:"视无还,端也。"后亦以"视端"为正直坦诚之相。
  • 9、1.古代人死,以玉含其口中。后因称送终为"视含"。
  • 10、1.看望问安。 2.察看。
  • 11、1.照看护理。
  • 12、1.指挥。视,通"指"。
  • 13、1.侍奉或探望病人。
  • 14、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正常眼能区分物体上的两个点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
  • 15、视野;眼界:船刚转弯,几点灯火进入~|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大开。
  • 16、1.古官名。掌望气预言灾祥之事。
  • 17、感受和辨别光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引起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纳米的可见光波,在这个范围内,波长不同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 18、1.用以观察的小孔。
  • 19、1.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
  • 20、1.古官名。扶持瞽师,兼掌作乐。
  • 21、1.亲往哭吊。
  • 22、1.目光不定的样子。
  • 23、1.观察其行为。 2.察看巡行。
  • 24、1. 视觉缺失。

察视的相关查询

察视的意思解释、察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