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ǎn zòu  ]
  • ㄅㄢˇ ㄗㄡˋ
  • THGC DWGD

版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即简牍。

⒉  持版启奏。

引证解释

⒈  即简牍。

《三国志·魏志·张既传》“年十六,为郡小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张既 ﹞自惟门寒,念无以自达,乃常蓄好刀笔及版奏,伺诸大吏乏者輒给与,以是见识焉。”

⒉  持版启奏。

《新唐书·礼乐志一》:“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侍中版奏‘请中严’。诸卫之属各督其队入陈於殿庭。”
宋 王禹偁 《南郊大礼》诗之四:“綵城残月带微霜,版奏中严夜未央。”

版奏(ban zou)同音词

  • 1、伴奏[bàn zòu ]

    歌唱、跳舞或独奏时用器乐配合。

版奏词语接龙

  • 1、1.奏请君上审定。
  • 2、1.向皇帝陈述事情。 2.指向丞相陈述事情。 3.向皇帝奏陈的事情。
  • 3、1.汉时在诸侯王国中﹐臣下向王公陈述意见的文书称"奏书"。 2.泛指奏章。 3.臣下向君主进呈文书。 4.丛辰名。为岁之贵神﹐主奏记与伺察。一说为水神﹐是岁君的谏臣。
  • 4、1.奏章。 2.向帝王上书言事。
  • 5、1.犹奏章。
  • 6、1.臣下将情事向帝王报告。
  • 7、1.行舞﹐献舞。
  • 8、1.犹奏札。
  • 9、1.清代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叫奏销。 2.指上报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 10、收效;见效:奏效甚快|未能奏效。
  • 11、1.向皇帝陈述。
  • 12、1.对狱案提出处理意见﹐报请朝廷评议定案。
  • 13、1.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2.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 14、1.亦作"奏荫"。 2.宋代父祖为高官﹐可以上奏请求授予儿孙官职﹐称为"奏荫"。
  • 15、1.击钟。庸﹐通"镛"﹐大钟。
  • 16、1.上奏帝王。
  • 17、1.见"奏札"。
  • 18、向皇帝奏事的本章:奏章奉上而久无音信。
  • 19、1.明清两代官吏向皇帝奏事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名"奏折"。也称"折子"。奏折页数﹑行数﹑每行字数﹐皆有固定格式。
  • 20、1.奏请判处。 2.奏请更正。
  • 21、1.犹奏章。
  • 22、1.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 23、1.批阅奏本的几桌。 2.奏请查办。 3.清制﹐凡经奏准之案件叫奏案。
  • 24、1.犹奏牍﹐写在版牍上的奏章。

版奏的相关查询

版奏的意思解释、版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