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òu yì  ]
  • ㄗㄡˋ 一ˋ
  • DWGD YYR

奏议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述事情,议论是非。

memorialize the emperor;

⒉  奏章。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引证解释

⒈  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条议其是非,谓之奏议。

《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有司奏议曰:‘追跡先代,无郊其五运之祖者。’”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 王仲舒 ﹞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废枢密院》:“先是 桑维翰 免枢机之务,以 刘处让 代之,奏议多不称旨。”

⒉  文体名。古代臣下上奏帝王的各类文字的统称,包括表、奏、疏、议、上书、封事等。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誄尚实,诗赋欲丽。”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序》:“文莹 收古今文章著述最多……其间神道碑、墓誌、行状、实録及奏议、碑表、野编、小説之类,倾十纪之文字,聚众学之醇郁。”
清 姚鼐 《<古文辞类纂>序目》:“奏议类者,盖 唐 虞 三代 圣贤陈説其君之辞…… 汉 以来有表、奏、疏、议、上书、封事之异名,其实一类。”

国语辞典

⒈  古代臣子因事向君王陈奏,并条列其是非,称为「奏议」。

唐·韩愈〈唐故太原王公神道碑铭〉:「在礼部奏议详雅,省中伏其能。」

⒉  古代臣子向君王进奏的章疏。

《文选·曹丕·典论论文》:「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奏议(zou yi)同音词

  • 1、诹议[zōu yì ]

    1.谋议。

  • 2、陬邑[zōu yì ]

    1.边远乡邑。

  • 3、走移[zǒu yí ]

    1.移动,移走。 2.变动,走样。

  • 4、走役[zǒu yì ]

    1.供驱使的仆役。

  • 5、走逸[zǒu yì ]

    1.逃亡;逃走。

奏议词语接龙

  • 1、1.列入议事日程的提案。
  • 2、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先朝后裔而享受国宾待遇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3、1.讨论治军用兵。
  • 4、1.谓干扰朝廷选用人才之权。柄﹐指选士用人之权。
  • 5、1.犹言相提并论。 2.拟议﹐设计筹划。
  • 6、1.谋议侮弄。
  • 7、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皇亲国戚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其刑罚。 2.议婚﹔说亲。
  • 8、1.古刑法八议之一。对勤于国事者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9、1.指有特殊身份者犯罪时﹐可原其罪情奏请予以减罪。
  • 10、1.谓理屈词穷。诎﹐通"屈"。
  • 11、1.商议迎娶之事。
  • 12、1.指对国政的发言权。
  • 13、1.审议。
  • 14、1.非议之声。
  • 15、1.议论商讨公事。 2.度事﹐衡量事情的轻重。议﹐通"仪"。
  • 16、1.议事之室。
  • 17、1.见"议谥"。
  • 18、1.犹义疏。疏解经籍的著作。议﹐通"义"。
  • 19、1.论议辩说。
  • 20、1.议论政事之堂。
  • 21、1.商讨。
  • 22、1.议定题目。 2.会议讨论的题目。
  • 23、1.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 24、1.拟议将亲尽之祖的神主迁出宗庙藏于祧﹐谓之"议祧"。祀远祖﹑始祖之庙为祧。古代帝王宗庙﹐除百世之祖不迁外﹐其馀五世亲尽则迁去神主藏于祧。

奏议的相关查询

奏议的意思解释、奏议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