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ǔ ɡào  ]
  • ㄩˇ ㄍㄠˋ
  • CN TFKF

予告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

⒉  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引证解释

⒈  汉 代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依例给以在官休假的待遇,谓之予告。告,休假。

《汉书·冯野王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 为亭长,常告归之田” 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汉 律,吏二千石有予告、赐告。予告者,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者也。”

⒉  后代凡大臣因病、老准予休假或退休的都叫予告。

宋 杨万里 《二月二十四日雨中泛舟赋诗》:“君王予告作寒食,来看 孤山 海棠色。”
《明史·文苑传三·李攀龙》:“﹝ 攀龙 ﹞念母思归,遂谢病。故事,外官谢病不再起,吏部重其才,用 何景明 例,特予告归。予告者,例得再起。”
《清会典·吏部·稽勋清吏司》:“凡官年老告休者,则令致仕。大臣予告者,或加衔、或食俸,皆出特恩,以示优异焉。”
《花月痕》第三回:“原来 漱玉 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之后,颐养之地。”

国语辞典

⒈  汉律规定年俸二千石以上有功官员得以享有在官而准予休假的礼遇。故后代凡大臣因年老或疾病准予休假或辞官退休,皆称为「予告」。

《汉书·卷七九·冯奉世传》:「今有司以为予告得归,赐告不得,是一律两科,失省刑之意。」
《花月痕·第三回》:「原来漱玉家中有一座园亭,是太傅予告后颐养之地。」

予告(yu gao)同音词

  • 1、预告[yù ɡào ]

    1.事先通告。 2.指事前发出的通告。

  • 2、玉皋[yù ɡāo ]

    1.桔槔的美称。

  • 3、玉膏[yù ɡāo ]

    1.玉的脂膏,古代传说中的仙药。 2.喻美酒。 3.喻冰。

  • 4、榆膏[yú ɡāo ]

    1.用榆叶煮成的稠粥。

  • 5、与告[yǔ ɡào ]

    1.准假。

  • 6、鱼膏[yú ɡāo ]

    1.鱼脂;鱼油。旧时常用以作灯火燃料。

  • 7、谕告[yù ɡào ]

    1.晓谕﹔告戒。 2.文体名。上级给下级的通告或命令。

  • 8、豫告[yù ɡào ]

    1.事先告知或通告。

予告词语接龙

  • 1、宣告绝迹:匪患~。
  • 2、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铁路修建工程已全部~。
  • 3、1.宣告匮乏。 2.诉说用度缺乏。
  • 4、向别人表示自己的劳苦:不敢~。
  • 5、旧时官吏年老请求辞职,泛指年老退休:~还乡。
  • 6、1.祭告上天之礼。特指为皇帝即位或立皇太子等特殊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常之祭。
  • 7、1.指报帝王之丧。 2.古代帝王﹑官吏出行时的祭告之礼。亦特指帝王的告庙礼。
  • 8、1.告状,请求处理。
  • 9、1.焚柴以祭告天帝。
  • 10、1.犹告讦。
  • 11、(事情、交情)宣告破裂;不成功。
  • 12、1.告身的文词。 2.诉状。
  • 13、(向主人)辞别:我怕耽误他的时间,谈了一会儿就~走了。
  • 14、1.谓死亡。
  • 15、1.问候,慰问。
  • 16、1.新王朝取代旧王朝之后,帝王祭告上天以报其功,谓之告代。 2.泛指改朝换代。
  • 17、请求旁人借钱给自己:四处~ㄧ~无门(没处借钱)。
  • 18、1.犹劝导。劝告诱导。
  • 19、1. 状得胜诉,判对方有罪。
  • 20、1.请求买粮。
  • 21、1.告发的文书。 2.即告身。
  • 22、向公安机关、法院或政府检举揭发:写信~他的违法行为ㄧ尽管多方遮掩,还是被人~了。
  • 23、1.缺乏;宣告缺乏。 2.谓显现困顿。
  • 24、1.敬辞。奉献。

予告的相关查询

予告的意思解释、予告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