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ān zhān  ]
  • ㄘㄢ ㄓㄢ
  • HQ EH

餐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飡毡”。

⒉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后因以“餐毡”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飡毡”。一本作“餐毡”。

《汉书·苏武传》:“天雨雪, 武 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后因以“餐氊”谓身居异地,茹苦含辛,而心向朝廷。 宋 苏轼 《至济南李公择以诗相迎次其韵》之一:“自笑飡氊典属国,来看换酒謫仙人。”

餐毡(can zhan)同音词

  • 1、参展[cān zhǎn ]

    1.犹参拜。 2.参加展览。

  • 2、参战[cān zhàn ]

    1.官名。负责参谋作战事务。 2.参加战斗﹑战争。

餐毡词语接龙

  • 1、1.铺有毡的坐榻。
  • 2、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篷帐。古代文献中多称穹庐﹑毡帐(旃帐)。今蒙古族居住区称"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多用条木结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易拆装﹐便游牧。 2.兽毛编织的或用毛毡缝制的包﹐外出时用来盛放衣物。
  • 3、1.羊毫笔。
  • 4、1.指毛织成的布。
  • 5、1.以毛毡为篷的车子。
  • 6、1.亦作"毡城"。 2.古代匈奴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 7、1.亦作"毡毳"。 2.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 8、1.亦作"毡邸"。 2.铺有毡的坐榻和以凤凰羽为饰的屏风。语出《周礼.天官.掌次》:"王大旅上帝﹐则张毡案﹐设皇邸。"贾公彦疏:"张毡案者,案谓床也,床上着毡即谓之毡案;设皇邸者,邸谓以版为屏风,又以凤皇羽饰之:此谓王坐所置也。"
  • 9、1.即毡帐。
  • 10、1.毡制的车篷。
  • 11、1.羊肉的别称。
  • 12、1.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一种毡制礼帽。
  • 13、1.亦作"毡?"。亦作"毡?"。 2.用动物毛织成的布。 3.指用此毛布所制之衣。
  • 14、1.见"毡毼"。
  • 15、1.亦作"毡"。亦作"毡罽"。亦作"毡"。 2.毡和毛毯。 3.借指以毡罽为服的北方少数民族。
  • 16、1.男子用的毡制的头巾。
  • 17、1.亦作"毡笠"。 2.毡制的笠帽。
  • 18、1.亦作"毡帘"。亦作"毡帘"。 2.毡制的帘子。
  • 19、1.亦作"毡庐"。 2.即毡帐。 3.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
  • 20、1.亦作"毡炉"。 2.北方用以取暖的一种火炉。
  • 21、1.毡制的帽子。
  • 22、1.毡与墨。模拓碑或古器物上字与图形的用具。亦用以借指拓本。
  • 23、1.亦作"毡幕"。 2.即毡帐。
  • 24、1.亦作"毡墙"。 2.毡帐的壁。借指毡帐。

餐毡的相关查询

餐毡的意思解释、餐毡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