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ī cì  ]
  • 一 ㄘˋ
  • WYE UQ
  • 形容词副词

依次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按照次序。

他们依次入座。

in proper order; successively;

引证解释

⒈  按照次序。

《后汉书·杨脩传》:“脩 又尝出行,筹 操 有问外事,乃逆为荅记,勑守舍儿:‘若有令出,依次通之。’”
《北齐书·文宣帝纪》:“往者 文襄皇帝 所运 蔡邕 石经五十二枚,宜移置学馆,依次修立。”
《四游记·祖师下凡收黑气》:“水火二将得令,即时同祖师驾云,去到一地,名叫 万松林,依次坐定。”
丁玲 《韦护》第一章:“菜一样一样的依次上来,口味真奇特。”

国语辞典

⒈  按照次序。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依次歃血,循至别驾韩珩。」
《红楼梦·第六三回》:「袭人为先,端在唇上吃了一口,余依次下去,一一吃过。」

顺序 顺次 挨次 按序 按次

英语翻译

in order, in succession

德语翻译

à tour de rôle, par ordre, successivement, l'un après l'autre

法语翻译

in der Reihenfolge, der Reihe nach

依次(yi ci)同音词

  • 1、逸词[yì cí ]

    1.见"逸辞"。

  • 2、逸辞[yì cí ]

    1.亦作"逸词"。 2.美丽的词藻。

  • 3、一词[yì cí ]

    1.一言;一语。 2.同样的言辞。 3.一首词。

  • 4、异词[yì cí ]

    1.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 5、已此[yǐ cǐ ]

    1.已是。

  • 6、疑词[yí cí ]

    1.亦作"疑辞"。表疑问语气的词。 2.猜疑离间的话。 3.不确切的言词。

  • 7、疑辞[yí cí ]

    1.见"疑词"。

  • 8、一辞[yì cí ]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 2.谓异口同声。 3.一面之辞。 4.告辞,辞别。

  • 9、移次[yí cì ]

    1.谓移动的次序。

  • 10、遗词[yí cí ]

    1.见"遗辞"。

依次词语接龙

  • 1、1.即絘布。对市肆所征的税。 2.质量较规定标准差的棉麻等织品。
  • 2、1.犹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 3、1.某些国家政府各部部长的副职﹐中华民国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也设此职。
  • 4、1.副车。
  • 5、1.从车。
  • 6、1.编撰传记。
  • 7、1.明时御茶名。
  • 8、1.不安貌。
  • 9、1.第二等;比原来差一等。
  • 10、①次序;等级:循功劳,视次第。 ②依次: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③情景;场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11、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 2.次子。
  • 12、1.犹轮对。 2.待制官的别称。
  • 13、1.古勇士名。
  • 14、1.棺椁垄墓外的装饰。《管子.侈靡》:"巨棺椁所以起木工也﹐多衣衾所以起女工也﹐犹不尽﹐故有次浮也。"君知章注:"次浮﹐棺椁垄墓之外游饰也。"一说为墓外之郛郭。郭沫若等集校引何如璋曰:"次﹐谓次第﹐浮﹐当谓桴。桴与'捄'通。《说文》:'救﹐盛土于梩中也﹐一曰桴也。'言于墓棫桴聚土壤﹐筑墙周之﹐如城之有郛郭也。"或曰即裹牺牲的包裹。
  • 15、1.历代对副宰相或相当于副宰相职务的通称。明内阁首席大学士习称首辅或元辅;次辅﹐指协助首辅而地位仅次于首辅的大学士。
  • 16、1.汉盖宽饶字次公。为官廉正不阿﹐刺举无所回避。平恩侯许伯治第新成﹐权贵均往贺﹐宽饶不行﹐请而后往﹐自尊无所屈。许伯亲为酌酒﹐宽饶曰:"无多酌我﹐我乃酒狂。"丞相魏侯笑道:"次公醒而狂﹐何必酒也?"见《汉书.盖宽饶传》。又汉黄霸亦字次公。霸少学律令﹐为人明察内敏﹐得吏民心﹐所至有政绩。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次公"称刚直高节之士或廉明有声的官吏。 2.排行第二者之称。
  • 17、1.犹入骨。形容程度极深。
  • 18、1. 旧时中央政府所属各部的副部长的职务;次于部长的职位。
  • 19、1.以后;后来。
  • 20、1.质量较差或质量低于规定标准的物品。
  • 21、1.依次而及。
  • 22、1.发生或发展的次序不是最初的,由分化或成长的后期产生的。2.感应线圈或变压器中的感应电流的,或其电路的。
  • 23、1.犹各家。
  • 24、1.武官职称。次于大将的武官。 2.星名。文昌宫之第二星。

依次的相关查询

依次的意思解释、依次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