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cí  ]
  • 一ˊ ㄘˊ
  • XTD YNGK

疑词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疑辞”。表疑问语气的词。

⒉  猜疑离间的话。

⒊  不确切的言词。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疑辞”。表疑问语气的词。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所谓乎、歟、耶、哉、夫者,疑辞也。”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也邪通用》:“《论语》:‘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朱 注曰:‘与,疑词;也,决词。’乃古人之文则有以‘也’字为疑词者。 陆氏 《<经典释文>序》所谓‘邪、也弗殊’是也。”

⒉  猜疑离间的话。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野史不可信》:“或云 王公(王钦若 )数进疑词於上前,故 莱公(寇準 )因事出之。”

⒊  不确切的言词。

《文献通考·经籍二十》:“《通鑑》虽幸復古,然由千有餘岁之后追 战国 秦 汉 之前则远矣,疑词误説流於人心久矣。”

疑词(yi ci)同音词

  • 1、逸词[yì cí ]

    1.见"逸辞"。

  • 2、逸辞[yì cí ]

    1.亦作"逸词"。 2.美丽的词藻。

  • 3、一词[yì cí ]

    1.一言;一语。 2.同样的言辞。 3.一首词。

  • 4、异词[yì cí ]

    1.不同的言论和意见。

  • 5、已此[yǐ cǐ ]

    1.已是。

  • 6、疑辞[yí cí ]

    1.见"疑词"。

  • 7、一辞[yì cí ]

    1.犹一言。一句话或一个字。 2.谓异口同声。 3.一面之辞。 4.告辞,辞别。

  • 8、移次[yí cì ]

    1.谓移动的次序。

  • 9、遗词[yí cí ]

    1.见"遗辞"。

  • 10、遗祠[yí cí ]

    1.古祠。

疑词词语接龙

  • 1、1.擅长诗文的人。 2.专指擅长填词﹑有较大成就的人。
  • 2、1.指诗文的名声。
  • 3、1.见"词笺"。
  • 4、1.擅长诗文的人。
  • 5、1.见"词杰"。
  • 6、1.指翰林院。
  • 7、1.词的意境。
  • 8、1.词和句子﹔字句。
  • 9、1.诗文集。
  • 10、1.科举名目之一。此科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宋代又为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的通称。清代则专指博学鸿词科。
  • 11、1.擅长文词的人。
  • 12、1. 一种语言、方言或个人习语的词的集成。
  • 13、词在语法上的分类。汉语的词一般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和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 14、1.文词的情致。 2.文词的义理。
  • 15、1.指汇集在一处的文词。 2.词坛。 3.翰林或翰林院的别称。
  • 16、1.应对得宜的言词。 2.词翰策令。
  • 17、1.词人。
  • 18、1.爱词成癖的人。
  • 19、一定范围的语言材料中词的使用频率。
  • 20、1.词的品格。
  • 21、①辑集词调各种体式,给填词者作依据的书。一般分类编排。内容主要说明填词的各种规则(包括字句定格、声韵安排等)及词调源流等。现传词谱以明代张fe44的《诗余图谱》最早。清代万树的《词律》,陈廷敬、王奕清等合编的《钦定词谱》等词谱辑录较为完备。 ②书名。清代陈廷敬、王奕清等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编。四十卷。收录唐、宋、元词八百二十六调、二千三百零六体。按词调字数多少为序排列。对填词的各种规则及词调来源等有详尽考订,也收录部分北曲小令。
  • 22、1.言语或文词的气势。
  • 23、1.犹词调。
  • 24、1.文词的格律。 2.词的格律。清万树有《词律》二十卷。

疑词的相关查询

疑词的意思解释、疑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