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è fānɡ  ]
  • ㄐ一ㄝˋ ㄈㄤ
  • AAK YY

戒方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戒尺”。亦作“戒饬”。亦作:戒尺戒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戒尺”。亦作“戒飭”。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也可用作镇纸。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戒方终日不离头。”
《儒林外史》第七回:“本该考居极等,姑且从宽,取过戒飭来,照例责罚。”
鲁迅 《朝花夕拾·丛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国语辞典

⒈  旧日塾师惩责学生所用的镇尺。

清·李渔《比目鱼·改生》:「戒方终日不离头。」

戒方(jie fang)同音词

  • 1、解房[jiě fánɡ ]

    1.住客店。

  • 2、解舫[jiě fǎnɡ ]

    1.犹解缆。

  • 3、解放[jiě fànɡ ]

    ①解除束缚,得到自由或发展:~思想ㄧ~生产力。 ②推翻反动统治,在我国特指1949年推翻国民党统治:~前ㄧ~那年我才15岁。

  • 4、接防[jiē fánɡ ]

    (部队)接替原在某地驻守的部队的防务。

  • 5、街坊[jiē fɑnɡ ]

    邻居:我们是~。

  • 6、截肪[jié fánɡ ]

    1.切开的脂肪。喻颜色和质地白润。

  • 7、界方[jiè fānɡ ]

    1.镇书纸的文具。一般为木制,也有用玉石﹑象牙﹑水晶等为材料的。 2.即戒方。旧时塾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小木板。

  • 8、诫防[jiè fánɡ ]

    1.警戒防备。

  • 9、借方[jiè fānɡ ]

    见〖收方〗。

  • 10、借访[jiè fǎnɡ ]

    1.犹言拜访,访问。"借"为表敬之辞。

戒方词语接龙

  • 1、1.妨碍。
  • 2、1.指公文;文书。
  • 3、清代散文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进士。曾因戴名世案下狱,后官至礼部侍郎。桐城派创始者,讲究义法,注重雅洁。《狱中杂记》等篇较有名。有《方苞集》。
  • 4、1.方形的银块。
  • 5、1.指记载医方的书。
  • 6、1.比较;匹比。
  • 7、1.指书法上的方形笔画。
  • 8、1.战国楚货币的一种。
  • 9、1.古代用以驱疫避邪和出葬时开道的神像。
  • 10、便①便利:大开~之门ㄧ北京市的交通很~ㄧ把~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②使便利;给予便利:~群众。 ③适宜:这儿说话不~。 ④婉辞,指有富裕的钱:手头儿不~。 ⑤婉辞,指大小便:车停一会儿,大家可以~~。
  • 11、1.四方之外﹐指极远之地。
  • 12、1.始别﹐方才分别。 2.犹言各个地方。
  • 13、1.石龙刍的别称。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四.石龙刍》。
  • 14、1.殷周时代一方诸侯之长。后泛称地方长官。汉以来之刺史﹐唐之采访使﹑观察使﹐明清之布政使均称"方伯"。
  • 15、斯斯文文的大而慢的步子:踱~ㄧ迈~。
  • 16、1.犹州郡。
  • 17、①不久以前;刚才:~的情形,他都知道了。 ②副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等到天黑,他~回来。
  • 18、截面呈方形或长方形的木材。也叫方子。
  • 19、1.亦作"方才"。 2.刚才。表示时间过去不久。 3.副词。跟"才"相似﹐但语气稍重。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
  • 20、1.即方色。
  • 21、1.方正的操守。
  • 22、1.方形的银块。
  • 23、1.简牍;典籍。
  • 24、①办法;策略:谋求对付的方策。 ②同“方册”。典籍。

戒方的相关查询

戒方的意思解释、戒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