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ānɡ bāo  ]
  • ㄈㄤ ㄅㄠ
  • YY AQN (1668-1749)

方苞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1668—1749)清江南桐城(今安徽省桐城县)人。徙居江宁(今南京市江宁县)。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号望溪。为清散文家和文学理论家。圣祖康熙间进士。曾因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入狱,后得赦。高宗乾隆间命入直南书房,擢礼部侍郎、三馆总裁。后因事落职辞官归乡。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为“桐城派”创始人。所作散文多为经说及书序碑传之属。立论大抵本程、朱学说,宣扬封建礼教。著有《方望溪先生全集》

Fang Bao;

国语辞典

⒈  人名。(西元1668~1749)​字凤九,号灵皋,晚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官至侍郎。论学以宋儒为宗,说经推衍程朱之学,尤致力于春秋三礼。文学韩欧,严于义法,为桐城派之宗主。著有《周官辨》、《春秋通论》、《礼记析疑》、《望溪文集》等。

方苞(fang bao)同音词

  • 1、方宝[fānɡ bǎo ]

    1.方形的银块。

  • 2、防暴[fánɡ bào ]

    防止暴力或暴动:~术ㄧ~警察ㄧ~武器。

  • 3、防爆[fánɡ bào ]

    1. 防止破坏性爆炸发生(如由产生火花引起的爆炸)。

  • 4、芳苞[fānɡ bāo ]

    1.花蕾。

方苞词语接龙

  • 1、1.丛生。
  • 2、1.同"包藏"。 2.裹藏;隐藏。苞,通"包"。
  • 3、1.代指搜刮的财物。苞,通"包",蒲包;篚,竹器。
  • 4、同‘包谷’。
  • 5、1.瓠瓜。苞,通"瓠"。
  • 6、1.同"包裹"。 2.包含;包容。苞,通"包"。
  • 7、1.苞,通"包"。包含。 2.苞,通"包"。宽容。
  • 8、①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 ②指馈赠的礼物: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又指贿赂:苞苴公行。
  • 9、1.同"包举"。 2.统括;全部占有。苞,通"包"。
  • 10、1.古人居丧所穿的一种草鞋。
  • 11、1.包举;包括。苞,通"包"。
  • 12、1.田间丛生的野草。
  • 13、1.即栎树。
  • 14、1.芦笋。
  • 15、1.淫乱。
  • 16、1.同"包罗"。 2.包括。苞,通"包"。
  • 17、1.束成捆的菁茅。苞,通"包"。古代祭祀时,以裹束着的菁茅置于柙中,用来滤去酒中渣滓。
  • 18、1.草木丛生貌。亦指丛生的草木。
  • 19、同‘包米’。
  • 20、1.一种似棕榈的竹。
  • 21、1.包容。苞,通"包"。
  • 22、1.唐鼓吹铙歌十二曲之一,柳宗元作。
  • 23、1.见"苞蘖"。
  • 24、1.原指树木旁生的枝叶,后用以比喻子孙后代。 2.亦作"苞孽"。比喻残馀的邪恶势力。

方苞的相关查询

方苞的意思解释、方苞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