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áo wū  ]
  • 一ㄠˊ ㄨˋ
  • RET GQV

摇兀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摇荡;飘荡。

引证解释

⒈  摇荡;飘荡。

宋 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陈三立 《晓抵九江作》诗:“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

国语辞典

⒈  摇荡。

宋·苏轼〈好事近·湖上雨晴时〉词:「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摇兀。」
宋·范成大〈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摇兀(yao wu)同音词

  • 1、妖物[yāo wù ]

    1.指怪异﹑反常的事物。 2.妖怪,妖精。 3.不祥之物。 4.指奇巧的器物。 5.有妖术的人。

  • 2、妖雾[yāo wù ]

    1.指山林中的瘴气。2.神话中妖魔施用邪术产生的雾气。

  • 3、曜武[yào wǔ ]

    1.炫耀武力。

  • 4、耀武[yào wǔ ]

    1.显示武力。

  • 5、药物[yào wù ]

    1.能防治疾病﹑病虫害等的物品。

  • 6、峣屼[yáo wù ]

    1.亦作"峣"。亦作"嶤"。 2.形容高而险。

  • 7、窑务[yáo wù ]

    1.主管陶瓷业务的机构。

  • 8、杳无[yǎo wú ]

    1.了无,绝无。

  • 9、要务[yào wù ]

    1.主要事务;中心任务。

  • 10、钥舞[yào wǔ ]

    1.谓文舞。吹钥而舞﹐舞时依照钥声为节拍。

摇兀词语接龙

  • 1、1.高矗挺拔貌。
  • 2、1.亦作"兀奡"。 2.孤傲不羁。 3.高亢。
  • 3、1.见"兀傲"。
  • 4、1.见"兀剌赤"。
  • 5、1.见"兀的"。
  • 6、也作“兀底”。①代词。犹言“这”:瞧他兀的模样。 ②助词。表示严肃或惊异的语气:仆人来报,兀的那个平章到来也。
  • 7、1.见"兀的"。
  • 8、1.寂静貌。
  • 9、脊椎动物。鸟纲,鹰科。体长09~12米。头和颈部羽毛退化而裸露,翼宽大有力。嘴形较扁,爪欠锋利,不能活捉猎物。栖息山野,巢于高树或悬岩上。常盘旋高空觅食地面大动物尸体。终年见于中国西北以及四川北部松潘、西部理塘,西藏南部等山区。
  • 10、1.蒙古语ula的音译。鞋﹐靴。 2.无力貌。 3.衬词。犹兀良。
  • 11、即直立:在房里兀立起来。
  • 12、1.衬词。 2.有时亦用作指示代词﹐犹兀那。
  • 13、1.突兀高亢。
  • 14、1.指示代词。犹那﹐那个。可指人﹑地或事。
  • 15、1.亦作"兀臲"。 2.动摇貌。
  • 16、1.见"兀臬"。
  • 17、1.突兀的样子。如:兀然耸立。2.兀的,忽然。如:兀然失笑起来。3.昏然无知的样子。如:兀然躺下。4.依旧。如:多年未通音信,他兀然住在那个小山村。
  • 18、1.旧时占卜法认为不吉之日。
  • 19、1.头发脱落。形容年老。
  • 20、1.兀﹐前缀。犹言谁。
  • 21、1.不冷不热。 2.不爽利;不干脆。
  • 22、1.高耸突出貌。 2.突然。
  • 23、①勤奋辛劳的样子:兀兀以穷年。 ②昏昏沉沉的样子:终年醉兀兀。
  • 24、1.犹乜斜。

摇兀的相关查询

摇兀的意思解释、摇兀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