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ān cǎi  ]
  • ㄐ一ㄢ ㄘㄞˇ
  • XUV ESE

缣彩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彩色丝织物。

引证解释

⒈  彩色丝织物。

《后汉书·西羌传论》:“引金钱縑綵之珍,徵粮粟盐铁之积,赂遗购赏、转输劳来之费,前后数十鉅万。”
唐 白居易 《阴山道》诗:“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縑綵。谁知黠虏启贪心,明年马多来一倍。”

缣彩(jian cai)同音词

  • 1、搛菜[jiān cài ]

    1.用筷子夹菜。

  • 2、剪裁[jiǎn cái ]

    ①缝制衣服时把衣料按照一定尺寸剪断裁开。 ②比喻做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把情节复杂的小说改编成电影是需要很好地加以~的。

  • 3、剪彩[jián cǎi ]

    在新造车船出厂、道路桥梁首次通车、大建筑物落成或展览会等开幕时举行的仪式上剪断彩带。

  • 4、检才[jiǎn cái ]

    1.詈词。坏坯子。

  • 5、检裁[jiǎn cái ]

    1.检点节制。 2.约束制裁。

  • 6、贱才[jiàn cái ]

    1.亦作"贱材"。 2.詈词。意谓下贱的人。

  • 7、贱材[jiàn cái ]

    1.见"贱才"。

  • 8、鉴裁[jiàn cái ]

    1.亦作"鉴裁"。 2.审察识别人﹑物优劣的才能。 3.指审察识别人﹑物的优劣。

  • 9、鉴采[jiàn cǎi ]

    1.亦作"鉴采"。 2.审察并采用。

  • 10、蹇才[jiǎn cái ]

    1.拙劣的才能。

缣彩词语接龙

  • 1、1.旧时元宵灯景的一种。用彩灯堆成﹐象巨鳌形。多称鳌山。
  • 2、1.五彩之笔。 2.江淹少时﹐曾梦人授以五色笔﹐从此文思大进﹐晩年又梦一个自称郭璞的人索还其笔﹐自后作诗﹐再无佳句。后人因以"彩笔"指词藻富丽的文笔。
  • 3、1.指赏赐的财帛。
  • 4、1.彩色丝绸。
  • 5、1.彩色刺绣。 2.指彩绣的衣物。
  • 6、1.唐宋时的一种博戏。类似后来的升官图。相传为唐李合所制。
  • 7、1.绚烂多彩。
  • 8、1.绚丽。 2.指文采。
  • 9、1.旧俗﹐立春日剪彩绸为燕饰于头部。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
  • 10、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11、1.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 12、1. 在同一版面上用颜色不同的版分次印刷,达到彩色画面效果。
  • 13、1.见"彩旒"。
  • 14、1. 多种颜色的釉料。如:彩釉陶器。
  • 15、1.彩轿。
  • 16、1.绚丽的云彩。
  • 17、1.彩色的云气。
  • 18、1.文采藻饰。
  • 19、1.彩色绢帛。
  • 20、1.指博戏争胜。
  • 21、1.彩色涂饰。
  • 22、1.彩饰的仪仗。
  • 23、1.用彩绸装饰的木杖。宋代风俗,立春前一日,开封﹑祥符两县,置土制春牛于府前,是日绝早,府县官员以彩杖鞭打春牛,表示劝农,谓之打春。
  • 24、1.装饰华丽的船。

缣彩的相关查询

缣彩的意思解释、缣彩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