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ǎi yì  ]
  • ㄘㄞˇ 一ˋ
  • ESE UWLG

彩鹢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引证解释

⒈  鹢,一种水鸟。古代常在船头上画鹢,着以彩色,因亦借指船。

南朝 梁 刘孝绰 《钓竿篇》:“钓舟画彩鷁,渔子服冰紈。”
唐 李峤 《汾阴行》:“櫂歌微吟彩鷁浮,簫鼓哀鸣白云秋。”
明 朱鼎 《玉镜台记·闺思》:“锦缆云帆,彩鷁如飞箭。”
彩舟。鷁,水鸟名,古代常画鷁于船首,故称。 南朝 陈 张正见 《上之回》诗:“风乌绕鳷鹊,綵鷁照 昆明。”
唐 李白 《泾川送族弟錞》诗:“中流漾綵鷁,列岸丛金羈。”
明 何景明 《饯子容》诗:“綵鷁春湖色,驪驹白玉珂。”
清 钮琇 《觚賸·秋灯》:“土风又见赛秋灯,龙舟綵鷁相夸竞。”

国语辞典

⒈  旧时常在船首画上鹢鸟作为装饰,后遂成为船只的代称。

唐·李峤〈汾阴行〉:「木兰为楫桂为舟,櫂歌微吟彩鹢浮。」
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二出》:「锦缆云帆,彩鹢如飞箭。」

彩鹢(cai yi)同音词

  • 1、猜疑[cāi yí ]

    1.怀疑,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

  • 2、猜意[cāi yì ]

    1.犹猜忌。

  • 3、彩衣[cǎi yī ]

    1.《艺文类聚》卷二十引《列女传》:"昔楚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常着五色斑斓衣﹐为亲取饮。"后因以"彩衣"指孝养父母。 2.指戏曲表演的服装。

  • 4、裁衣[cái yī ]

    1.裁剪衣料缝制衣服。 2.即裁缝。

  • 5、裁抑[cái yì ]

    1.制止;遏止。 2.制裁。 3.削减,抑损。

  • 6、采衣[cǎi yī ]

    1.指彩色之衣。亦指未冠者之服。

  • 7、采刈[cǎi yì ]

    1.犹言摘取收割。

  • 8、采邑[cài yì ]

    1.指古代卿大夫的封邑。

  • 9、采邑[cài yì ]

    又称“采地”。封建社会君主赏赐给亲信、贵族、臣属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农民。受到这种赏赐的人必须效忠君主,并承担进贡和在战时提供兵员的义务;对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辖权,并课征租税。初为终身占有,后变为世袭。中国盛行于周朝,西欧于中世纪实行。

  • 10、采挹[cǎi yì ]

    1.选择汲取。

彩鹢词语接龙

  • 1、1.船头。古代画鹢鸟于船头,故称。 2.泛指船。
  • 2、退1.《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后因以"鹢退"表示要求前进而被迫后退的处境。
  • 3、1.船头画有鹢鸟图像的船;亦泛指船。
  • 4、1.鹢舟。
  • 5、1.《左传.僖公十六年》:"六鹢退飞,过宋都。"杜预注:"鹢,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人以为灾。"后因以"鹢路"比喻失意的仕途或不利的处境。
  • 6、叆叆1.云盛貌。 2.引申为浓盛貌。 3.树木茂盛貌。
  • 7、叆靅1.昏暗貌。
  • 8、叆霼1.犹依稀﹐不明貌。
  • 9、賹化1.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以"賹"名钱,示钱之贵重。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 10、譺譺1.语言迟钝舒缓貌。
  • 11、拸画1.不拘法度。一说不饰容貌。
  • 12、訑訑1.洋洋自得貌﹐沾沾自喜貌。
  • 13、訑谩1.欺诈。
  • 14、訑尿1.遗尿。訑﹐同"遗"。
  • 15、訑言1.夸大不实之言。
  • 16、昳晡1.傍晚。
  • 17、昳丽1. 神采焕发,容貌美丽。如:形貌昳丽。——《战国策·齐策》。
  • 18、搤吭1.扼住咽喉。谓使要害受制。形容危急的形势。
  • 19、搤掔1.见"搤腕"。
  • 20、搤杀1.扼杀﹐用力掐死。
  • 21、搤捥1.见"搤腕"。
  • 22、搤腕1.亦作"搤?"。亦作"搤捥"。亦作"搤?"。 2.握住手腕。表示激动﹑振奋﹑悲愤﹑惋惜等的动作。
  • 23、輗軏1.輗与軏的并称。 2.喻事物的关键。 3.指车子。
  • 24、儗屈1.拟请屈尊(光临)。

彩鹢的相关查询

彩鹢的意思解释、彩鹢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