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ī chī  ]
  • ㄔ ㄔ
  • KBHJ KBHJ
  • AA式

嗤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嘲笑貌。

⒉  敦厚貌。

⒊  喧扰貌;惑乱貌。

引证解释

⒈  嘲笑貌。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抚掌 黄河 曲,嗤嗤 阮嗣宗。”

⒉  敦厚貌。

唐 刘禹锡 《送李策秀才还湖南》诗:“一麾出 滎阳,惠彼嗤嗤氓。”

⒊  喧扰貌;惑乱貌。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十:“玄天幽且默,羣议曷嗤嗤。”
唐 柳宗元 《贞符》:“何独 仲舒 尔,自 司马相如、刘向、扬雄、班彪、彪 子 固,皆沿袭嗤嗤,推古瑞物以配受命。其言类淫巫瞽史,誑乱后代。”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笑声或擦撞声。

《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

⒉  敦厚老实的样子。唐·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诗:「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也作「蚩蚩」。

⒊  喧扰纷乱的样子。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八首之二〇:「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也作「蚩蚩」。

嗤嗤(chi chi)同音词

  • 1、持迟[chí chí ]

    1.犹豫。

  • 2、持持[chí chí ]

    1.庄重貌。

  • 3、蚩蚩[chī chī ]

    1.敦厚貌。一说﹐无知貌。 2.惑乱貌;纷扰貌。 3.象声词。

  • 4、笞叱[chī chì ]

    1.打骂。

  • 5、侈侈[chǐ chǐ ]

    1.繁盛貌;繁多貌。

  • 6、赤螭[chì chī ]

    1.传说中的赤色无角小龙(一说雌龙)。 2.比喻盘曲的松树。

  • 7、赤墀[chì chí ]

    1.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 2.借指朝廷。

  • 8、鸱鸱[chī chī ]

    1.象声词。形容撕纸声。

  • 9、吃吃[chī chī ]

    1.形容说话结结巴巴。 2.犹汲汲。勤奋不怠貌。

  • 10、恜恜[chì chì ]

    1.忧惧不安貌。

嗤嗤词语接龙

  • 1、1.见"嗤之以鼻"。
  • 2、1.讥笑鄙视。
  • 3、1.嘲笑貌。 2.敦厚貌。 3.喧扰貌;惑乱貌。
  • 4、1.嗤笑贬斥。
  • 5、1.嘲骂。
  • 6、1.讥笑指摘;嘲笑挑剔。
  • 7、1.讥讽责怪。
  • 8、1.讥笑诋毁。
  • 9、1.讥笑嘲弄。
  • 10、1.象声词。
  • 11、1.犹疵颣。
  • 12、1.象声词。形容快速活动时的声音。
  • 13、1.讥笑责备。
  • 14、1.痴呆,愚笨。嗤,通"蚩"。
  • 15、1.嘲笑戏弄。
  • 16、1.讥笑戏弄。
  • 17、1.谓讥笑和嫌疑。
  • 18、1.讥笑。
  • 19、1.欺侮淆惑。嗤,通"蚩"。
  • 20、1.嗤笑惊讶。
  • 21、1.丑美。嗤,通"媸"。
  • 22、1.讥笑指摘。
  • 23、怪子1.方言。即红角鸮。也称夜猫子。其性昼伏夜出,主食昆虫。啼声响亮,在繁殖期中常彻夜不休。民间视为不祥之兆。
  • 24、之以鼻嗤:讥笑。用鼻子吭声冷笑。表示轻蔑。

嗤嗤的相关查询

嗤嗤的意思解释、嗤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