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嘲笑貌。
⒉ 敦厚貌。
⒊ 喧扰貌;惑乱貌。
⒈ 状声词。形容笑声或擦撞声。
引《老残游记·第二回》:「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
⒉ 敦厚老实的样子。唐·刘禹锡〈送李策秀才还湖南因寄幕中亲故兼简衡州吕八郎中〉诗:「一挥出荥阳,惠彼嗤嗤氓。」也作「蚩蚩」。
⒊ 喧扰纷乱的样子。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八首之二〇:「玄天幽且默,群议曷嗤嗤 。」也作「蚩蚩」。
1.犹豫。
1.庄重貌。
1.敦厚貌。一说﹐无知貌。 2.惑乱貌;纷扰貌。 3.象声词。
1.打骂。
1.繁盛貌;繁多貌。
1.传说中的赤色无角小龙(一说雌龙)。 2.比喻盘曲的松树。
1.皇宫中的台阶,因以赤色丹漆涂饰,故称。 2.借指朝廷。
1.象声词。形容撕纸声。
1.形容说话结结巴巴。 2.犹汲汲。勤奋不怠貌。
1.忧惧不安貌。
嗤嗤的意思解释、嗤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