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ōnɡ jiā  ]
  • ㄊㄨㄥ ㄐ一ㄚ
  • CEP PG

通家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彼此世代交谊深厚、如同一家。

通家之好。

profoundly friendly relations between two families;

引证解释

⒈  犹世交。

《后汉书·孔融传》:“语门者曰:‘我是 李君 通家子弟。’”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两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并在一寓读书。”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葛世兄 因为是世交通家,又自幼认识,彼此还说得拢。”

⒉  姻亲。 《宋书·颜延之传》:“妹适 东莞 刘宪之,穆之 子也。

穆之 既与 延之 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 延之 不往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清献 赵公,嘉祐 六年,言 陈旭 与御药 王世寧 通家亲戚。”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乃 文孝坊 薛 氏女……与郎君贤东乃乡邻姻婭,郎君即是通家了。”

⒊  精通业务的行家。

赵树理 《福贵》三:“不过人家可真是通家, 福贵 跟人家学了好多本领。”

国语辞典

⒈  世交。

《后汉书·卷七〇·孔融传》:「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间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若得其书致绍,绍必来相助。」

⒉  姻亲。

《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

⒊  与官府有密切来往的人。

《醒世姻缘传·第一七回》:「却说那快手曹铭,虽是个衙役,原来是一个大通家,绰号叫做曹钻天。京中这些有势的权门,多与他往来相识。」

通家(tong jia)同音词

  • 1、同甲[tónɡ jiǎ ]

    1.谓同等坚固的铠甲。 2.同龄。同龄者其出生之年的甲子必同,故称。

  • 2、通贾[tōnɡ jiǎ ]

    1.犹通商。

  • 3、通假[tōnɡ jiǎ ]

    1.互相借用。 2.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严格说,与本无其字的假借不同,但习惯上也通称假借。包括同音通假,如借"公"为"功",借"骏"为"峻";双声通假,如借"祝"为"织",借"果"为"敢";叠韵通假,如借"崇"为"终",借"革"为"勒"。古书多用通假字;今简化汉字也常常采用,如借"谷"为"谷",借"吁"为"吁"。

  • 4、铜甲[tónɡ jiǎ ]

    1.铜制的铠甲。

  • 5、痛戞[tònɡ jiá ]

    1.尽力地括篦。

通家词语接龙

  • 1、1.甘菊的别名。
  • 2、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也作傢具。
  • 3、1.家具。家用器具。
  • 4、指妻子儿女等(有时专指妻子)。
  • 5、1.春秋时代卿大夫封地的基层官员。 2.《易.家人》:"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后因称己父为家君。 3.用称人父,但多需在前面加适当的称对方的敬词如"贤"﹑"足下"之类。
  • 6、1.犹门客。
  • 7、家里人;家中人口:~不多ㄧ养活~。
  • 8、1.家中酿的米酒。
  • 9、1.上古大夫家臣中的长者。 2.一族或一家中的长者。
  • 10、1.谓富豪家所蓄的歌妓。
  • 11、家庭生活负担:没有~ㄧ上有老,下有小,~不轻。
  • 12、1.大夫之家的礼仪。
  • 13、1.方言。指妻。
  • 14、1.东北人称青帮。
  • 15、1.皇朝的历数。
  • 16、1.皇后或太子的官属。 2.魏晋以前郡守自委的属官。
  • 17、1.春秋列国卿大夫的家臣。后泛指富贵人家的仆役。
  • 18、1.指大夫私家的斗斛。
  • 19、1.家养的鸟。
  • 20、1.《孔子家语》的省称。
  • 21、1.见"家僮"。
  • 22、1.亦作"家童"。 2.旧时对私家奴仆的统称。
  • 23、1.方言。量词。用于人。一个人叫一家头。
  • 24、1.家人,家属。 2.特指家中的仆人。

通家的相关查询

通家的意思解释、通家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