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í shū  ]
  • ㄒ一ˊ ㄕㄨ
  • SRY NNH

檄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檄文。

引证解释

⒈  檄文。参见“檄”。

《六韬·分合》:“太公 曰:‘凡用兵之法,三军之众必有分合之变,其大将先定战地战日,然后移檄书与诸将吏。’”
《后汉书·寇恂传》:“檄书至, 恂 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於 温 下。”
唐 刘长卿 《行营酬吕侍御》诗:“孔璋 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宋 刘过 《水龙吟·寄陆放翁》词:“想见鸞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

国语辞典

⒈  军中文书的通称,用以声讨敌人、宣示罪状、征召等。

《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檄书至,恂即勒军驰出,并移告属县,发兵会于温下。」
宋·刘过〈水龙吟·谪仙狂客何如〉词:「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

檄书(xi shu)同音词

  • 1、磎鼠[xī shǔ ]

    1.神话中的一种兽名。居于北方冰下的土中。

  • 2、习熟[xí shú ]

    1.犹熟悉,熟知。 2.犹惯常。言对某事物看熟听熟,不以为奇。

  • 3、悉数[xī shù ]

    ①全部;全数:悉数归公|悉数奉还。 ②(-shǔ)一一说出来;全都列举:不可悉数。

  • 4、犀梳[xī shū ]

    1.犀角制的梳子。

  • 5、纚属[xǐ shǔ ]

    1.连续。

  • 6、戏术[xì shù ]

    1.即戏法。

  • 7、细书[xì shū ]

    1.小字。 2.写小字。

  • 8、细术[xì shù ]

    1.小道,末技。

  • 9、细数[xì shù ]

    1.仔细计数。

  • 10、羲舒[xī shū ]

    1.古代传说中的日神羲和和月神望舒的并称。指日月。 2.指时间﹑光阴。

檄书词语接龙

  • 1、1.书写狱词。指作案牍文书或作判决词。
  • 2、1.旧时上等妓院名号之一。
  • 3、古代教育机构。始于唐代。原为修书、校书、藏书之所,后才用于讲学。一般在蒙学之上,有的是本地、本省的最高学府。提倡自由讲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也有专攻武学、医学者。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 4、1.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于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台以望天象(或日旁
  • 5、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 6、书房:整天在书斋里看书。
  • 7、1.犹书斋。 2.图书目录。
  • 8、1.书场的招子。
  • 9、1.诏书;草拟诏书。
  • 10、1.压书﹑纸的文具。
  • 11、1.辞书中引自文献的例证。
  • 12、1.书中的要旨﹑旨趣。
  • 13、1.亦作"书帙"。书卷的外套。 2.泛指书籍。
  • 14、1.犹言读书种子。世代相承的读书人。
  • 15、1.信札。
  • 16、1.读书写字用的桌子。
  • 17、1.书信。
  • 18、1.文字。 2.指书信等。
  • 19、1.指书简﹑奏章等。
  • 20、1.指某种书体的创始者。亦指成就很高的书法家。
  • 21、1.主办文书的佐吏。
  • 22、1.古代盛书信的筒。亦指书信。
  • 23、1.犹书斋。
  • 24、1.书斋的帷帐。借指书斋。

檄书的相关查询

檄书的意思解释、檄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