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àn lì  ]
  • ㄙㄢˋ ㄌ一ˋ
  • AETY TJH

散利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十二荒政之一。指遇到凶年官府借给百姓种子和粮食。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散利,贷种食也。”
贾公彦 疏:“散利,贷种食也者,谓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荒政·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国语辞典

⒈  荒年时政府借谷子给人民,秋收后归还。

《周礼·地官·大司徒》郑玄注引郑司农曰:「散利,贷种食也。」
唐·贾公彦·疏:「丰时敛之,凶时散之,其民无者,从公贷之,或为种子,或为食用,至秋熟还公,据公家为散,据民往取为贷,故云散利。」
《福惠全书·卷二七·荒政部·除盗》:「故周礼除盗贼而必先之散利,其亦有鉴于斯矣。」

散利(san li)同音词

  • 1、散离[sàn lí ]

    1.分散;散失。

  • 2、散吏[sàn lì ]

    1.闲散的官吏。指有官阶而无职事的官员。

  • 3、散隶[sǎn lì ]

    1.以散笔作的隶书。

  • 4、散栎[sàn lì ]

    1.不成材的树木。比喻无用之人。

  • 5、三鬴[sān lì ]

    1.亦作"三釜"。 2.古代一般年成每人每月的食米数量。 3.喻菲薄的俸禄。

  • 6、三犁[sān lí ]

    1.见"三犁"。

  • 7、三礼[sān lǐ ]

    1.古祭天﹑地﹑宗庙之礼。 2.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 3.指丧礼﹑葬礼﹑祭礼。

  • 8、三李[sān lǐ ]

    1.北魏李诜﹑李灵﹑李遐的合称。 2.唐李德裕﹑宋李光﹑李纲先后贬官崖州(今广东省琼山海口等地),今海口市有五公祠,即祀三李与胡铨﹑赵鼎五人。 3.宋舒州李公麟﹑李元中工书画,李亮工工诗文,时人号为"龙眠三李"。 4.指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 9、三立[sān lì ]

    1.谓立德﹑立功﹑立言。语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穆叔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10、三吏[sān lì ]

    1.即三公。 2.指三卿。 3.指唐杜甫的著名诗作《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文学史上与他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合称"三吏三别"。

散利词语接龙

  • 1、①锋利的刀刃。 ②指锋利的刀、剑:手持~。
  • 2、1.桔梗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部.桔梗》。
  • 3、1.经济收益。
  • 4、1.锐利。 2.尖细。
  • 5、经营工商业等赚的钱。
  • 6、1.利落。 2.犹潇洒。
  • 7、1.私利与情欲。
  • 8、1.吉祥的佛寺。
  • 9、1.谓能言善辩。
  • 10、1.顺利渡河。 2.称舟楫为利涉。
  • 11、1.佛教语。利益众生。
  • 12、1.急于求胜;好胜。
  • 13、1.谓施展势力。 2.谓布施财物。
  • 14、1.吉时。
  • 15、1.锋利的箭。
  • 16、①〈书〉利润:~三倍。 ②〈方〉买卖顺利的预兆:发个~。 ③〈方〉吉利:讨个~。 ④〈方〉送给办事人的赏钱。
  • 17、1.指有利可图的事。 2.指军事装备。
  • 18、1.利益与权势。
  • 19、1.锋利而适用。
  • 20、1.灵活敏捷;直捷爽快。
  • 21、利润和税金:造纸厂已向国家上缴~一千万元。
  • 22、1.见"利飕"。
  • 23、1.亦作"利嗖"。 2.轻快利落。
  • 24、1.财利的聚集处。

散利的相关查询

散利的意思解释、散利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