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iǎo xiāo  ]
  • ㄌ一ㄠˇ ㄒ一ㄠ
  • ANW AVH

蓼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相齐侯,赋《蓼萧》。”杜预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晋君恩泽及诸侯。”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蓼萧”指君王的恩泽。

《诗·小雅·蓼萧序》:“《蓼萧》,泽及四海也。”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国景子 相 齐侯,赋《蓼萧》。”
杜预 注:“《蓼萧》,《诗·小雅》,言太平泽及远,若露之在萧,以喻 晋君 恩泽及诸侯。”
唐 白居易 《杨造等亡母追赠太君制》:“《蓼萧》之泽,宜自叶而流根。”
王闿运 《影山草堂铭》:“山川无允犹之典,草木絶《蓼萧》之泽。”

国语辞典

⒈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蓼萧,泽及四海也。」或亦指为天子燕诸侯之诗。首章二句为:「蓼彼萧斯,零露湑兮」。蓼,长大。萧,一种草。蓼萧,即蒿,艾类。

蓼萧(liao xiao)同音词

  • 1、料校[liào xiào ]

    1.计数校核。

  • 2、寥萧[liáo xiāo ]

    1.冷落;冷清。

  • 3、寥窙[liáo xiāo ]

    1.开阔。

  • 4、疗效[liáo xiào ]

    药物或医疗方法治疗疾病的效果:青霉素对肺炎有显著的~。

  • 5、聊萧[liáo xiāo ]

    1.冷落;稀疏。

蓼萧词语接龙

  • 1、诗人,翻译家。湖南湘乡人。早年参加新民学会。后留学法国、苏联。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起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任教。1939年回国,主编《大众文艺》、《新诗歌》等。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常委。著有诗集《和平之路》、《友谊之歌》等。有《萧三文集》。
  • 2、1.犹萧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
  • 3、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2.萧条凄凉。 3.稀疏。
  • 4、①形容风吹拂树木发出的声音:长松千树风萧瑟。 ②冷落;凄凉:你秋色将临,能无萧瑟之感。
  • 5、1.草木茂密貌。 2.草木凋零衰败貌。 3.阴森。
  • 6、1.草木茂盛貌。 2.树木枝干耸立貌。
  • 7、1.冷落萧条。
  • 8、1.犹萧瑟。形容景色凄凉。
  • 9、1.萧条;凄凉。
  • 10、1.亦作"萧槭"。 2.凋零;零落。 3.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11、1.草木茂盛貌。
  • 12、1.传说中人物名。相传为春秋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萧史日教弄玉吹萧作凤鸣,后凤凰来集其屋。穆公筑凤台,使萧史夫妇居其上,数年后,皆随凤凰飞去。见汉刘向《列仙传》。 2.借指情郎。
  • 13、1.指萧史。 2.指萧育,西汉人,萧望之之子。见《汉书》本传。 3.殷民六族之一。
  • 14、①稀疏:白发萧疏。 ②萧条:万户萧疏鬼唱歌|但见萧疏景象,人去房空。
  • 15、1.清净闲适。 2.凉爽;凄清。 3.萧洒自然。 4.犹萧飒。风吹树木的声音。
  • 16、1.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后因称佛寺为萧寺。
  • 17、1.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 18、①萧条;凄凉: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生气|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②稀疏:尔来飘流二十载,鬓发萧索垂霜冰。
  • 19、①凋零;冷落:村落萧条|要是没有窗外繁密的竹枝,那个房间真太萧条了。 ②指经济衰退,不景气:生意萧条|市面萧条,经济恐慌。
  • 20、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长子,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世称昭明太子。曾招集文士编成《文选》,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诗文总集。
  • 21、1.亦作"萧闲"。 2.萧洒悠闲;寂静。
  • 22、1.指汉丞相萧何。
  • 23、①稀疏:白发萧萧今已老。 ②拟声词:萧萧马鸣|风萧萧兮易水寒|月影下,树叶萧萧。
  • 24、1.象声词。形容凄凉而细碎的声音。 2.凄凉。

蓼萧的相关查询

蓼萧的意思解释、蓼萧的拼音怎么读?